融媒
当前位置: 首页 > 融媒 > 西南交大报 > 第746期 > 第四版 > 4版 > 正文

轨道纵横南北 三心方显本色 —— 记中国科学院院士、学校首席教授翟婉明

来源:党委宣传部 日期:2021/04/15 23:26:01 点击数:

“火车能不能飞起来?”,美好的童话故事到如今终于变成了现实。2016年,世界首条新能源空铁试验线在成都双流成功试运行。而它的总设计师,正是翟婉明。作为十九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的首席教授,翟婉明院士年少便与轨道交通结缘,投身于我国轨道交通事业,至今仍奋战在科研前线。他说,作为奋战在科技教育事业一线的共产党员,希望自己能够做的更多更好一点,为中国轨道交通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现在让我们走进翟婉明院士,走进这位为西南交大人熟知的“老学长”,感受其身上动人心弦,浸润人心的精神力量。

求学之路守恒心

1963年8月,翟婉明出生于江苏靖江一个贫苦农村家庭,家中姊妹三个,他排行老二。为缓解家庭困难,到了上学的年纪,翟婉明在村办学校念小学和初中的同时,放学后还要帮家里干农活挣工分、砍柴、插秧。即使是这样,翟婉明很好地维持了学习与农活之间的平衡,成绩名列前茅。1977年,当翟婉明正准备答应成为当地的小学代课老师时,全国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这使他看到了新的希望。经过刻苦的学习备考,翟婉明成功考取西南交大,进入内燃机专业学习。在校期间,翟婉明不曾放低对自己的要求,认真勤奋,成绩保持优异,不仅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被推免为研究生,更以一年零九个月的时间提前毕业,留校任教。

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翟婉明以自己的优秀,吸引了时任西南交大教授的孙翔的注意。在孙翔教授的不断鼓励下,翟婉明决定跨专业读博,从主攻的机车车辆传热学转向报考机车车辆专业动力学。毫无疑问,跨专业考博是艰辛的,既要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还要自学从未接触的新科目。在考试开始前的最后一个月,翟婉明争分夺秒地自学新课程。总成绩出来后,翟婉明名列全校考博第一名。

在求学之路上,翟婉明院士始终坚守恒心,勤奋专注,刻苦钻研,为他后来投身中国的轨道交通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科研之路守初心

对于翟婉明而言,轨道交通意味着什么?小时候的翟婉明只知道,火车是一种高级的交通工具。当中学的翟婉明远远看见火车时,也只是觉得新奇。翟婉明第一次真正接触火车,是在18岁那年考上西南交通大学的旅程中。对翟婉明而言,那次旅途的细节依然历历在目。第一次坐火车就不巧遇到成渝铁路塌方,火车被迫绕道昆明,这一绕便是三天四夜。翟婉明忍饥挨饿,也没凑够钱买去学校的火车票,无奈之下只好拿着报名表求助他人。这段不寻常的经历,使翟婉明深切认识到了中国铁路发展落后的现状。从那时起,翟婉明就在心中埋下了梦想的种子,立下志向—“学好本领,让百姓都能坐上更快更舒服的列车。”

入学后的翟婉明,正身体力行地践行着他那时的诺言。博士时期,在经典的车辆动力学和轨道动力学的基础上,翟婉明首创性地提出“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全新理论体系,将机车车辆和铁路轨道作为整体加以研究。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翟婉明忍受着非议,潜心研究,终于证实了其理论的可行性,为中国交通的腾飞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铁路大系统动力学研究中,翟婉明也做出了一系列突出贡献。他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快速数值计算方法,国际上称之为“翟方法”。他建立的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在国际上被称为“翟-孙模型”及 “翟模型”,他还提出了机车车辆与线路最佳匹配设计原理和方法,这种方法得到广泛采用。与此同时,翟婉明还提出了适合于大动力分析的快速数值积分方法,开发了高速列车过桥动态模拟与安全评估系统。翟婉明院士以系列理论方法,成功解决了中国铁路提速及高速铁路重点建设工程中的一系列难题。

无论何时,翟婉明院士始终牢记少时的诺言,以科研成果促进现实铁路发展,不忘人名,坚守初心。

为师之路守真心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中科院院士,翟婉明是兢兢业业的科研工作者;作为西南交大的首席教授,翟婉明又是春风化雨的老师。

作为西南交大的博士生导师,翟婉明认为:“没有端正的态度,就不会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很难长时间专注研究。坐不得冷板凳,静不下心,就干不出成绩。”翟婉明始终坚持在重大科研实践中培养高层次人才,通过科研培养,更具育人意义。培养人才,离不开课程的讲授。翟婉明院士在教授课程时,将科研成果与教学相融合,亲自撰写教材,开发出独有的硕士生,博士生课程。随着研究成果的变化,翟婉明的教学也会做出相应的改变。 尽管翟婉明院士身任数种要职,获得众多荣誉,但每当有学校邀请他做讲座时,他总会欣然前往,讲述自己与铁路的故事,激发学生对科研的兴趣。

翟婉明院士始终以真心对待教学,为国家培养人才倾尽全力。

“轨道纵横南北,三心方显本色。”如今,我国轨道交通蒸蒸日上,那纵横南北的轨道,离不开翟婉明院士的劳作与心血。翟婉明院士以其敢为人先和钻研精神激励着我们不断向前,这是交大代代相传的优良精神传统。“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每一个交大人都应同翟院士一样永存自强不息的文化基因,担国之大任,成国之栋梁。

                    (李秋韵)



作者:李秋韵   编辑:侯倩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