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
当前位置: 首页 > 融媒 > 西南交大报 > 第748期 > 第一版 > 1版 > 正文

学校全新的增长极和动力源:城市轨道交通学院举行开工奠基仪式

来源: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日期:2021/07/15 15:43:57 点击数:

本报讯   5月14日,西南交通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项目开工,这标志新发展阶段市校战略合作框架下政校企共建的瞄准世界一流创新学院目标的新型办学实体,正式置身于城市东进最前沿,也标志着全球首个专门致力于培养高层次城市轨道交通卓越人才的学院正式启航。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西南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顺洪、校长杨丹等领导共同为这一智慧型创新学院奠基培土。

西南交大城轨学院选址成都东部新区三岔TOD,为一所国际化、研究型、开放式实体学院,是新工科学院、研究型学院、未来技术学院,将于2021年正式启动办学,招收首批重点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

办学新实体

西南交大城轨学院面向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城市永续发展,坚持产业需求导向与教育目标导向相统一,紧扣新工科内涵和城市轨道交通全产业链需求,聚焦智慧城市、智慧交通两大前沿交叉学科领域,确立城市化、智能化、国际化办学方向,构建科教产教双融合发展新生态,开办智能建造、智能制造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城市设计、智慧交通、智慧运维、城市运营等特色专业,开展本-硕-博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面向社会开放办学,构建创新型大学全新形态,建设成为新时代城市轨道交通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摇篮,全球“轨道营城”产学研用重镇,支撑“人、城、产”融合发展未来大学样板。

王顺洪表示,西南交通大学作为中国轨道交通领域综合实力最优、影响力最强的高等学府,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立足特色勇担新使命,面向未来布局新篇章,扎扎实实建设轨道交通领域世界第一的大学。东部新区是成都重点发展的区域之一,在这里高起点、高规格建立城市化、智能化、国际化新型办学实体,既符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国家战略,也满足成都轨道交通产业生态圈的城市蓝图,更契合了西南交大建设世界一流学府的远景目标。

东部新区将充分发挥与西南交大合作的‘政产学研用’优势,聚力打造新时代高层次人才培养摇篮,全力推动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向纵深迈进,展现‘大学融入城市治理’‘教育驱动产业升级’的实体效果,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和城市新名片。

发展新动力

西南交大城轨学院将对标全球顶尖学府快速崛起路径,聚焦城市战略、深耕城轨领域,突出高端人才培养、科研技术创新、“人城产”深度融合三个发展重点,创新“产教、科教双融合”办学模式,奋力营造教育驱动产业升级新生态、大学融入城市治理新场景、“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新风貌。

杨丹表示,城轨学院是实现教育驱动产业升级、大学融入城市治理、“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的全新增长极和动力源。从短期来看,成立世界一流专业化城市轨道交通学院是突破城市轨道交通高端人才供给瓶颈的策略之一;从长远来看,是成都抢滩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迭代红利的大城重器,将有利于激发城市轨道交通各类资源要素活力,是构建高能级高品质特色化轨道交通产业生态圈的“底层逻辑”。

西南交大城轨学院院长何正友表示,未来30年,城市轨道作为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将深度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成为推动“人城产”融合发展的强劲引擎。城轨学院就是瞄准未来产业、超前布局,围绕未来变革性技术超前探索,建设彰显“新工科”内涵的“未来技术学院”。

建设新模式

学院以西南交大和成都市政府为主体,联动东部新区、成都轨道集团的资源优势,将构建起实现大学功能的共建共享机制,并以此为纽带引导各类资源要素打破地域、行业、企业壁垒,加快形成稳定协作关系与互动互补互促态势,不断开创成都轨道事业与产业发展新局面。

作为智慧型创新学院,学校智慧城市与交通学院/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启动建设,是大城崛起、学府新生的生动实践,是学校全面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部署,面向智慧城市与智能交通发展新趋势、新场景和新样态的时代力作,也是学校125年建校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转型之作。

智慧新校园

依据学院的优势和发展定位,园区将按照“1+1+2+5”智慧校园解决方案开展建设,即一个集约互联的“校园大脑”、一个全视全感的指挥中心、安全可靠的云数据中心和融合互联的校园网络,以及五大智慧校园应用维度——因材施教的学习校园、创新引领的科技校园、安全有序的平安校园、自由开放的和谐校园、高效节能的绿色校园。

除了具备顶尖的“软件”,学院还将配备一流的“硬件”。未来,整个校园环境将充分体现“开放、融合、立体”理念,建设“公共层—教学层—生活层”三层环绕的垂直叠合新空间和互动校园新天地,配套建设地面慢行系统和空中连廊慢行系统,实现路径即空间、空间即场所、场所即功能的绿色步行化校园。


作者:许金砖 侯倩   编辑:侯倩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