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交大要闻 >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交大要闻 > 正文

西南交大教师研习科教融合育人之道

来源: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通识教育中心、茅以升学院) 日期:2025/01/13 15:19:14 点击数:

高校教师如何将教学科研融汇互促,实现良好育人效果?1月10日上午,西南交通大学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特邀国家级高层次领军人才、土木工程学院教授李永乐,在犀浦校区智能虚仿中心,作了题为“科教融合育人的经验与体会”的讲座。这是第十届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的收官活动,也是第24期首开课教师培训的第四场讲座,九十多位老师参加学习。讲座由教务处处长富海鹰教授主持。

富海鹰提到,党中央和教育部强调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这在李永乐教授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她简要介绍了李教授作为国家级高层次领军人才、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学校首届优秀研究生导师以及高被引学者,在教学改革、学生实践及学术期刊建设等方面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取得丰硕成果的经历,期待李教授的个人奋斗故事和育人经验能给青年教师带来启发。

李永乐运用案例式教学方法展开整场报告,他将自己视作案例,从本科生教学、研究生教学、研学团队建设、科教结合实际工程等角度进行阐述,剖析个人成长历程,分享了长期从事一线教学科研的思考与体会。

李永乐的专业发展路径是先科研夯实基础,后教学传承创新。在任教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中,他以“桥通天下育栋梁”为使命,努力打造“非主流”专业课程中的主流价值。

作为“桥渡设计”课程负责人,李永乐带领团队肩负历史责任,改革课程体系,重新编写教材。他们注重以中国桥为载体,厚植家国情怀,激发创新使命,带领学生到都江堰水利工程进行现场教学。团队紧扣课程大纲和最新规范,搭建了知识框架,运用四维教学模式突出能力培养,强化了本科生自学、计算、思辨和科研意识四种能力。他创办的“西南交大桥梁”公众号海内外影响力广泛,也成为扩展延伸教材内容、强化对比分析的重要平台。

面对博士生主动性有待激发等现实挑战,李永乐在研究生课程“车桥耦合振动”中,运用精读泛读融合、分组分向汇报、梯度式弹性教学的“汇报点评式逆向教学方法”。他会为每讲课准备二三十个高层次讨论问题,要求学生一学期独立完成四个大作业,期末按期刊格式提交两页体现个人新思考的课程总结。通过多源学习,他的研究生进行多向知识交流,科研思维和学术素养获得提升,文献检索能力和学术表达能力得到了增强。

如何建设研学团队是现实难点。李永乐基于团队“研究+学习”特性,从有效管理并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角度,制定《研学团队手册》。《手册》扉页印有茅老“(人生)幸赖桥梁以渡,桥何名欤?曰奋斗”的名言,正文是包括团队文化、学习及科研管理、体能训练等13项强调综合素质的内容。如今,团队重在科研活动中学习系列文献,重视有限元、智能算法等内容学习,每年发布团队年报。李永乐认为,身教大于言传,导师要立德树人,进行制度化管理,方法与时俱进,为研究生考虑,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和精神疏导。

国家重大工程是科研育人的重要平台,科教结合实际工程是李永乐建议的融合途径。他从价值引领、能力培养和创新驱动维度分析得出,锚定重大工程,深耕研学一线,能够促进科研进步和突破、有效孵化教学成果并促进科研基金申请。在该理念指导下,团队题为“大师引领、全球聚力,依托大国工程构建多元融合的科研育人新体系”荣获2021年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李永乐还给出横向与纵向结合,从工程中来,到工程中去的工科发展“最优选择”。去年,学校桥梁智能与绿色建造技术实践教育基地获批四川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他详细阐述了基地建设运行思路,得出结论:携手业界头部企业建立联合培育平台是科教融合的可行路径。

李永乐送给老师们“态度认真、教学重要、科教融合、结合行业、迎难而上、因地制宜”24字箴言。交流互动环节,他细致解答了老师们关于如何依托行业项目、怎样充满斗志、基础课程学时矛盾、团队管理建设等问题,勉励大家珍惜学校提供的成长平台,对未来充满信心。

最后,教务处副处长兼教发中心主任李相强感谢李永乐教授做了这场脉络清晰的精彩报告。他表示,李教授科教融合育人和团队建设的探索经历是老师们学习的样板和榜样,“你的感触有多深,未来的发展就会有多好”,他说道。

老师们对李永乐教授以身作则践行立德树人的故事以及花心思琢磨出的一系列创新举措表示十分钦佩。他们表示,讲座内容丰富,逻辑严密,从中获益良多,李教授关于“交叉融合、成果转化,正向激励、愉悦身心、向历史取经、做自己的心灵摆渡人”等建议操作性强,具有很强的启迪意义。


信息员:梁慧颖  作者:梁慧颖;摄影:王春婷 唐秀军   摄影:王春婷 唐秀军   编辑:陈薇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