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交大要闻 >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交大要闻 > 正文

全国政协委员、校长杨丹:四项提案、三大领域 为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来源:封面新闻 日期:2023/03/14 10:30:55 点击数:

20230308131652_fhjf3wv6rx.jpg

3月8日,四川观察发表题为《新委员新风采⑯杨丹:加快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的文章,住川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政协副主席、西南交通大学校长杨丹接受采访,报道全文如下:

“四川是长江、黄河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拥有非常丰富的生态环境资源。”全国两会期间,住川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政协副主席、西南交通大学校长杨丹带来一份《关于加快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的提案。

何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记者了解到,生态产品一般是指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实质上就是将绿水青山中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合理高效变现。将生态环境“产品化”后,其形成的生产体系、交易体系和流通体系,可以让保护修复生态环境获得合理回报,让破坏生态环境付出相应代价。自2021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 以来,全国各省陆续开展试点工作,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杨丹委员告诉记者,由于各省实际生态资源各异、缺乏相关制度政策支撑和具有代表性的试点成果,目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仍存在不少难点。

“主要就是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杨丹委员说,“大多数都还没有脱离财政补贴模式,生态产品价值兑现渠道单一,并不能反映真正的价值。所以他认为,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构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政策制度体系,必须加快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

基于四川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良好基础条件,杨丹委员建议,一,以四川实践充实“难度量”解决方案,通过以四川为模板探索建立全面、科学、可行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为全国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供省域范例;二,以绿色金融助力破解“难抵押”瓶颈,金融监管部门在评级、考核、财金互动等方面给予差异化支持;三,以平台建设探索解决“难交易”难题,建议批准并指导四川巴中设立国家区域性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先行先试,以健全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机制,推进生态产品供需精准对接;四,以政策支撑兜底“难变现”保障体系,国家相关部门加大相关业务培训和指导力度,给予科技专项支持,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建设资金投入等。

报道链接:https://kscgc.sctv-tf.com/sctv/h5/v6/newsShare.html?id=2774619&appUserId=13362

3月4日,封面新闻报道了住川全国政协委员关于川渝天然气资源开发的联名提案。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常委、西南交通大学校长杨丹作为联名提案的第一提案人接受采访并发表感言。

杨丹谈道:“四川盆地天然气总资源量约40万亿立方米,约等于鄂尔多斯、塔里木、柴达木三大盆地天然气资源量的总和,位居全国第一。随着千亿产能基地的建设,将会更好服务于国家能源大局。”根据规划,力争到2025年,川渝天然气(页岩气)产量将达630亿立方米;到2035年,建成中国第一个1000亿级天然气生产基地。

他认为,川渝地区目前已形成全国最为完整和最具优势的天然气(页岩气)化工产业体系,涵盖生产加工、科研设计、工程建设、装备制造、人才培养等环节,是全国天然气化工重要生产科研基地。促进川渝地区天然气(页岩气)资源就地高效转化利用,对实现“双碳”目标、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长期以来,天然气(页岩气)资源开发企业着力处理好壮大国有经济与促进地方发展、富裕一方百姓的关系,探索共建共享的新机制,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这些探索有利于川渝地区天然气(页岩气)资源加快开发和产业集群构建,有利于老百姓增收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对全国战略资源开发利用中新机制的建立具有启示性作用,亟待国家层面予以支持,将其及时固化、加以规范,以保障战略资源开发利用有章可循、有序推进。”杨丹表示,应努力争取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

报道链接:https://www.163.com/dy/article/HV0CG43E0514D3UH.html

3月13日,人民政协报发布了题为《全国政协委员杨丹:长江黄河全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亟须建立》的文章,原文如下:

“四川作为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核心区,近年来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是在生态保护补偿方面要走的路还很长,政策瓶颈等问题也比较突出。”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四川省委主委、西南交通大学校长杨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起了他关注的生态保护补偿问题。

杨丹介绍,中共二十大报告在“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中明确提出了“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黄河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更是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在调研中也发现,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工程浩大,资金投入需求和省级财政出资压力都非常大,目前国家层面的政策指导、支持和协调还不够。

为此,杨丹撰写了关于建立全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提案。建议从国家层面高位推动,包括建立跨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国家部委常态化指导协调机制;从长江、黄河全流域“一盘棋”角度推动全流域全部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同建立、参与补偿机制;出台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技术规范,支持技术研究机构加大对情况较复杂的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创新技术研发。对于上游省份四川,提案建议通过中央财政更大力度地“以奖代补”,支持四川继续作好综合补偿、市场化多元化补偿、生态保护补偿与价值实现协同等工作,推动生态保护补偿工作持续迭代升级,贡献更多好的经验和做法。

报道链接:http://share.183read.cc/article/4763542/5.html?t=167878982048663

杨丹还提出《关于加快西部科学城建设的提案》。

提案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明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要求以“一城多园”模式共建西部科学城。两年多来,川渝两地协同推进西部科学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已落地电磁驱动聚变大科学装置等国家及省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6个,引进中科系、中物系、中核系等国家级科研机构25家,建设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和国家超算成都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93家,联合清华、北航、上交等一流高校院所打造校院地协同创新平台62个。同时,也存在空间布局不明晰、重点任务不突出、支持政策不完善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国家有关部委和川渝两地的协调联动,形成工作的有效合力。

为加快西部科学城建设,提案建议:一是国家层面出台支持西部科学城加快建设的政策措施,明确西部科学城空间布局,支持建设成渝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布局一批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支持西部科学城开展科技人才评价、科技成果评价等各类科技体制改革试点。

二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参照区域联合基金模式,与川渝两省市共同设立西部科学城专项联合基金,通过“举荐制”等方式支持西部科学城开展基础研究。

三是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设立西部科学城专项研发计划,采用“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方式支持川渝两地开展协同攻关。

四是支持西部科学城创建国家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

五是在西部科学城试点高新技术企业叠加享受西部大开发和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减按10%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作者:邢曣月、赖芳杰   编辑:蔡京君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