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0月31日,《春或夏或秋或冬·我的交大》艺术作品展在西南交通大学美术馆落幕。其中,“早安 交大”系列作品以其11年的创作历程和独特的摄影视角吸引了众多目光。与此同时,作品创作者、人文学院教师李阳的另一组作品即将在《中国摄影家》发表。“摄影是一种记录,不经意的坚持,就能带来巨大的意义。”李阳如是说。每日晨光初现时,李阳的身影便穿梭在校园中,从八教到犀湖,从图书馆到“竢实扬华”校史浮雕墙,时光变换,四季轮转,四方的取景框见证了李阳对交大的深情告白。
镜头缘起:始于眷恋
“早安 交大”系列犹如一幅徐徐展开的长卷,每张照片都是画卷中的一抹亮色。谈及最初拍摄“早安 交大”系列作品的契机,李阳表示,2013年,作为班导师带的第一届学生即将毕业,他想给这些将要走向远方的学子们留下一份可以时常回味母校的礼物。从那时起,每个清晨用相机拍摄一张交大的照片成了他生活中的一部分,这也是他对将要毕业的学子的深情赠礼。
李阳的创作灵感就像深埋在校园土壤中的种子,在与师生的互动中破土发芽。除了“早安 交大”,李阳还在采访过程中提到了他的另一组作品“八号楼”。“八号楼”即八教,也是“早安 交大”的固定拍摄地。那年,因学院搬离八教,在暑假末尾,李阳踏进教学楼,在每个教室门口片刻驻足,拍下一张张照片;走进教室,黑板上还留有上个学期最后一堂课的板书,画板上还贴着没来得及带走的画作……这些,李阳都逐一记录了下来。每张照片都满载着岁月的厚重,李阳把这些照片发布到社交平台后,那些曾经在八教穿梭的校友们热烈反馈,纷纷留言追忆往昔,让他感受到,他所记录的不仅是影像,更是无数交大人共同的青春记忆。
取景之思:寻找独特视角
在选择拍摄角度时,李阳有着自己的考量。最初,李阳选择从八教俯拍图书馆和其他校园景致,他发现单一角度的持续拍摄具有触动人心的力量,这种拍摄方式能够最为直观地展现时光流转在交大留下的印记。他也曾尝试跨越校园多地拍摄,从九里校区到犀浦校区,校园的每一隅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工作地点的变动,让他将镜头从八教转向了三教。
在三教走廊尽头的窗户边,李阳用一个固定机位,捕捉晨曦中的交大,定格一年四季的更迭,如同一个时光观测站,记录着校园变迁,展示着交大人与校园的共同成长。
起初,在“早安 交大”色调处理上,李阳追求从摄影艺术的角度来评估照片的美感,早期的照片色彩艳丽,如同青春的活力与激情。但随着时间推移,他愈发注重真实,不再修饰色彩,而是让照片更贴近真实的交大,这种朴实的记录手法让作品充满了温暖与回忆。如果按照拍摄时间顺序去欣赏这些作品,仿佛能看到李阳内心世界的演变历程。摄影于他,已不在于追求艺术的美观,而在于记录那些有意义的瞬间,让人们再回顾时能感受到温暖与力量。
四季之爱:融于交大的深情
谈及对交大四季的喜爱,李阳深情地表示,对他来说,交大只有“交大季”。无论春夏秋冬,这个校园都有他珍视的独特之美。在校园里,从学生时代到工作多年,他的人生轨迹与交大紧密交织。这里的每一季都承载着他的回忆与情感,四季更迭在他心中汇聚成了独特的交大印象。“曾经我想转换拍摄主题,一段时间没有更新‘早安 交大’系列作品,同学们就开始‘催更’了,这也是我这么多年一直坚持拍下去的原因之一。”于是,每一次校园的新变化都在同学们的期待中被他的镜头记录下来,蓝桥的新建与改装,三教的拔地而起,都成为他与同学们交流的话题。
对于未来的创作方向,李阳有着自己的思考。他表示,会继续通过摄影与师生交流,在他的作品中,交大的影子将不断延伸,从校园一隅扩展到整个校园,乃至与交大相关的人和事。他渴望拍摄更多与交大人相关的题材,老师、学生、校友都将成为他镜头下的主角,传承交大的文化与精神,用镜头续写属于交大的故事。
最近,一位2013级的交大毕业生为他即将在《中国摄影家》发表的作品撰写配文。李阳笑言:“当年拍照片是为了学生,现在这些学生也在继续用镜头讲述交大的故事,这是属于我们共同的传承。”李阳欣慰地看到,年轻的交大人怀着同样的热忱,接过火种,笃行致远。
李阳老师的镜头下,是一代代交大人未曾停歇的岁月。正如他在作品中诉说的,每当看到交大的晨光,总能感到温暖。他说:“早安,交大。”仿佛也在向所有人诉说:这里是你们的家园,不管你走到哪里,交大都在这里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