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
当前位置: 首页 > 融媒 > 西南交大报 > 第776期 > 中缝 > 中缝 > 正文

文化园地 夏季养生

来源: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日期:2024/10/09 16:39:42 点击数:

夏季养生

夏季,枝繁叶茂,生机勃勃,是长养万物的季节。夏季的划分有着不同的说法,我国民间习惯把阴历四、五、六月划分为夏季;也有人习惯把公历6、7、8月划分为夏季。在气象学上所指的夏季,是将连续5日平均气温高于22℃的季节定为夏天;在天文学上所指的夏天,是把从“夏至”之日起,到“秋风”前一日止定为夏季;我国古代所指的夏天,是从“立夏”之日起,到“立秋”前一天止定为夏季。

(一)夏季养生的关键

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此时是新陈代谢的时期,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夏天的特点是燥热,“热”以“凉”之,“燥”以“清”驱之。盛夏酷暑蒸灼,人易感到困倦烦躁和闷热不安,因此首先要使自己的思想平静下来,神清气静,做到神清气和,切忌暴怒,以防心火内生。因此,清燥解热是夏季养生的关键。

(二)夏季养生的重要性

夏季养生的在于顺应自然,养护阳气,以及重点养“心”。夏季阳气最旺盛,人体阳气也最盛,应顺应自然界规律养阳。此时要保持淡泊宁静的心境,对心神调养极为重要。养心被认为是夏季养生的重点。注意养心,夏季是心脏病的高发期,中医认为“心与夏气相通应”心的阳气在夏季最为旺盛,所以夏季更要注意心脏的养生保健。夏季养生重在精神调摄,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热助热,火上加油。心静人自凉,可达到养生的目的。

(三)夏季养生的原则

晚睡早起,天长夜短:《黄帝内经》说,夏季应该“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为我们指出夏季应该遵循的养生原则。

健脾除湿:湿邪是夏天的一大邪气,加上夏日脾胃功能低下,人们经常感觉胃口不好,容易腹泻,出现舌苔白腻等症状,所以应常服健脾利湿之物。一般多选择健脾芳香化湿及淡渗利湿之品,如藿香、佩兰等。

清热消暑:夏日气温高,暑热邪盛,人体心火较旺,因此常用些具有清热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药物,如酸角、薄荷、金银花、连翘等来祛暑。

补养肺肾:中医认为,按五行规律,夏天心火旺而肺金、肾水虚衰,要注意补养肺肾之阴。可选用枸杞子、生地、百合、桑葚以及酸收肺气药,如五味子等,可防出汗太过,耗伤津气。

冬病夏治:所谓冬病夏治,即夏天人体和外界阳气盛,用内服中药配合针灸等外治方法来治疗一些冬天好发的疾病。如用鲜芝麻花常搓易冻伤处,可预防冬季冻疮;用药膏贴在穴位上,可治疗冬季哮喘和鼻炎。

以清为主:夏天气温高,人们出汗多,胃口差,当然,如果“清淡”意味着吃东西更要讲究卫生,不吃过多的油腻食物,多吃点水果多饮水,那还是有道理的。人体要适应自然环境、季节气候的变化,夏天的特点是“热”,故养生的关键在于“清”。

头脑宜清净:盛夏酷暑蒸灼,人容易烦躁不安,生气易怒。所以首先要使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切忌烦躁不能自制,因躁生热,从而心火内生。要使心情像清澈平静的湖水一样,正如古人所说要“静养勿躁”,这样才能避免因情志诱发疾病。

环境宜清凉:夏天不能整天依赖空调,要趁着早晚气温稍低时,将门窗打开通风换气,避免室内空气的污浊。尤其是下雨时及雨后,空气清新,含有丰富的负离子,这时应关掉空调,打开窗户尽情享受大自然赐予的精华。


编辑:曾金雨妹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