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流行性感冒小贴士
(一)什么是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分别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属于丙类传染病。 流感在中国以冬春季多见,临床表现以高热、乏力、头痛、咳嗽、全身肌肉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为主,而呼吸道症状较轻。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历史上在全世界引起多次暴发性流行,是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二)传染途径是什么?
流感主要以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为主,流感病毒在空气中大约存活半小时,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可感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等途径也可感染。在人群密集且封闭、通风不良的场所,流感也可能以气溶胶形式传播。
(三)易感人群有哪些?
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大多数流感患者可自行痊愈,但流感及其并发症有时也可能致命。出现流感并发症的高风险人群有:2岁以下幼儿,65岁以上的老人;肥胖者(BMI)为40或更高的人;在流感季怀孕或备孕的人;伴有哮喘、心脏病、肝病等慢性病患者;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
(四)典型症状有哪些?
流感刚开始的症状可能与普通感冒差不多,包括流鼻涕、打喷嚏和咽喉疼痛。感冒通常进展缓慢,但流感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常见症状包括:发热、肌肉疼痛、寒战和出汗、头痛、持续干咳、气短、疲劳和无力、流鼻涕或鼻塞、咽喉疼痛、眼睛疼痛、呕吐和腹泻(在儿童中比成人中更常见)。流感病程通常为4~7天,少数患者咳嗽可能持续数周之久。儿童发热程度通常高于成人,患乙型流感时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较成人多见。新生儿可表现为嗜睡、拒奶、呼吸暂停等。
(五)如何做好预防?
疫苗接种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推荐60岁以上老年人、6月龄至5岁儿童、孕妇、6月龄以下儿童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重点人群,每年优先接种流感疫苗。
药物预防
药物预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种。对于没有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后尚未获得免疫能力的重症流感高危人群,可以考虑药物预防作为紧急临时预防措施,可使用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
一般预防措施
勤洗手,经常用肥皂和水洗手至少 20 秒是预防许多常见感染的有效方法。如果没有肥皂和水,也可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避免触摸面部,避免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咳嗽和打喷嚏时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然后洗手。清洁表面,定期清洁经常触摸的表面,以防止因触摸带有病毒的表面后再触摸面部而导致感染传播。避开人群,流感很容易在人员聚集的场所传播,如托儿所、学校、办公楼、礼堂和公共交通工具。出现流感样症状时,主动自我隔离,外出公共场所宜戴口罩。 在流感高峰季节避开人群,可以减少感染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