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进交通科技自立自强,11月11日,由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西南交通大学轨道交通运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交通运输工程学部、人事处共同承办的“交通与运载交叉学科”博士后学术交流活动在成都新希望高新皇冠假日酒店举行。来自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等2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00余名博士后、青年学者、博士后管理服务人员参与本次学术交流活动。
本次活动为我校首次承办的四川省博士后学术交流活动,分为开幕式、特邀报告、分会场报告三个阶段。四川省人社厅二级巡视员周旭、专技处处长雷劲、专技处副处长徐波,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西南交通大学首席教授翟婉明,西南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姚发明出席开幕式。西南交通大学轨道交通运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开云研究员、武汉理工大学首席教授袁成清、湖南大学王田天教授、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韩科教授、中铁二院科学技术研究院总工程师余浩伟分别作了特邀报告。
姚发明从历史起源、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平台建设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学校的总体概况,以及近年来学校为加强博士后队伍建设采取的多方面举措以及由此取得的成效。他表示,学校将持续深入优化博士后管理政策和制度,为博士后更快发展提供更好平台和条件,并向在场青年才俊发出邀请,欢迎加盟西南交大,为加快建设交通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交通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王开云研究员以“重载列车通过道岔时的运行安全研究”为主题,从道岔区动力学试验、列车-道岔相互作用模型、列车脱轨机理等方面对重载列车关键技术作了详细介绍;袁成清教授以“双碳战略下的水路交通能源融合研究”为主题,报告了水路交通能源融合的关键技术、应用案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王田天教授以“轨道交通空气动力学运行安全研究”为主题,从列车/隧道耦合空气动力学及乘员舒适性、高速列车转向架积雪结冰等方面分享了列车空气动力学最新研究内容;韩科教授以“城市车载感知的时空优化理论和实践”为主题,以出租车、公交车、自备车、混合车队为例,展示了城市车载感知的时空优化最新理论和实践;余浩伟总工以“双碳背景下旅游轨道交通总体设计与技术创新”为主题,分享了国内外旅游轨道交通发展及应用情况,以及未来旅游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活动分会场分为“轨道交通运载系统”“基础设施与道路交通”“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其应用”三个主题,来自20余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40余名博士后围绕最新学术成果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报告,学科资深专家对报告内容进行点评。现场参会青年学者围绕报告内容展开深入探讨,学术交流气氛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