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
当前位置: 首页 > 融媒 > 西南交大报 > 第768期 > 第五版 > 5版 > 正文

中共唐山交大地下党支部领导下的抗日救亡运动

来源: 日期:2023/12/06 15:18:20 点击数: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百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全国人民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运动。九一八事变的消息第二天就传到唐山,唐山交大学生热血沸腾。他们立刻行动起来,通过游行示威等方式开展广泛的宣传活动,并组成了抗日义勇军,时刻准备响应祖国的召唤。

■抗日战争时期地下党支部和民先队交大支队成立

1937年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后,中华热血儿女纷纷投身抗日战场。唐山交大的学生投笔从戎,有的深入敌后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游击队,有的去延安参加抗日军政大学或陕北公学。

民先队参加游行。


学校在杨家滩复校后,有些参加抗日队伍的学生按照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安排回校,与校内的共产党员一起组成了唐院地下党支部,受中共湖南兰田(今涟源)区委的领导。党支部书记先后由朱瀚谱,武可久、张钺、徐大德担任,支部有党员十余人。

党支部建立后,积极发展组织建设,并发展一批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5年“一二九”运动中产生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以抗日、民主为奋斗目标的先进青年的群众性组织,以下简称“民先队”)队员。 在杨家滩时有民先队队员20多人,成立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交大分队。民先队是学校抗日救亡运动的骨干力量。因为他们在学生中威望很高,所以学生的各个群众团体,如学生会、话剧团、歌咏队、救亡宣传队等都是由民先队队员担任领导。中共唐院地下党支部通过他们进行各种抗日救亡活动。民先队交大分队队长由曹元钧担任。张钺、李宝汉、徐大德也参与或担任过领导工作。

爱国学生在以中共地下党员曹元钧和民先队队员虞龙、王詹生、武可久等为核心的领导下,组织了“读书社”“一二九流通图书社”等社团,组织同学们阅读《大众哲学》《生活周刊》等进步刊物。出版了《唐大学生》(铅印刊物),宣传抗日救亡,提倡学习唯物辩证法,反对读死书,提倡关心国家大事。他们还办起了“未名剧社”,上演田汉、洪深等剧作家编写的进步话剧,选定《义勇军进行曲》作为社歌。

随着地下党支部和民先队交大支队的建立,学校的抗日救亡运动活跃起来。他们在校内组织学生阅读进步书刊,开展救亡宣传,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学生们受到很大的启迪。

■平越时期的交大地下党支部

卢沟桥事变之后,为躲避战乱,学校决定内迁。自1938年11月17日离开杨家滩,至1939年1月28日到达平越,历时70多天,行程1200余公里,纵横湘、桂、黔3省。在征途中,交大中共地下党支部和民先队交大支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唐院师生从广西到平越的路上。


1939年初,抗日民主运动已蓬勃发展。此时,校内的共产党员已达到16~17人,民先队员发展至近60人。中共交大地下党支部书记先后为武可久、张钺、曹元钧、徐大德等。当时全校三四百人,中共党员和民先队员的数量占比较大的比重。因此,党的主张在学生组织中都能顺利得到贯彻,这是学校在平越的进步势力发展的最好时期。徐大德负责与中共贵州省委联系(省委具体联系人为秦天真、熊蕴竹)。省委决定交大地下党组织直接接受贵州省委领导。

平越时期唐山交大地下党党员名单。

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以民先队队员为骨干,全校有200多名学生参加了各种抗日救亡社团,如话剧团、歌咏队、宣传队、山城社和越光社等,开展各种各样的抗日民主活动,推动抗日民主运动蓬勃发展。

唐山交大平越时期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队员名单。



学校抗日民宣队在野鸡坡合影。

唐山交大平越时期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队员在平越街头做抗日演讲。

交大的抗日救亡运动在中共地下党支部的领导下,在茅院长和老教授们的支持鼓励下,以民先队为骨干开展得有声有色,得到了当时中共南方局负责青年工作的蒋南翔同志的好评。他认为交大是西南高校中把“民先”活动开展得最好的学校。

1939年10月,交大地下党支部书记武可久、张钺等6名党员离校,党的力量有很大的削弱。党支部书记由曹元钧继任,而这时面临的形势又趋险恶。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以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公开投敌,并拼凑伪中央政权。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仍留在抗日阵营中,但开始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确定了“溶共”“防共”“反共”的方针,颁布了许多反共文件,制造了一系列反共事件。由于形势变化,为了保护进步势力免受迫害,中共贵州省委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决定解散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交大支队。5月,党支部执行省委的决定,但民先队员实际上是解而不散,同学们仍团结在地下党的周围,坚持抗日救亡运动。

交大在平越进行的抗日救亡运动,引起国民党当局的注意和恐慌。他们在学校强制成立“训导处”,教育部派来国民党特务郭衡任训导主任,同时任命原贵阳警察局长汪荣和一名军人胡灵为学校军训教官,建立训导制度,对学生强行军训。

在这样的情况下,茅以升和全校进步师生同国民党顽固势力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茅院长为了保护学生的安全,稳定学校正常秩序,经过多次协商,黔桂铁路局给学校派来路警,他们荷枪实弹,为学校站岗放哨,与校内外的反动势力针锋相对。

郭衡、汪荣、胡灵等与平越国民党县党部书记许骍、县长魏纶勾结,迫害进步力量,破坏抗日活动。他们在学校成立了国民党区党部筹备处和三青团分部筹备处,郭衡任两个筹备处主任,加强对师生员工的监视与控制,把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发到班上,强迫大家阅读。还成立社团,与进步社团相对抗。他们利用特务分子监视进步同学,并在学生中发展三青团员,阻止书店发行《新华日报》。9月16日,中共贵州省委书记邓止戈来校,与徐大德、李宝汉等开会研究工作。国民党特务逮捕了邓止戈、徐大德、李宝汉3人。邓止戈趁狱卒防备不严逃逸。徐大德、李宝汉经营救出狱,离开平越去昆明。1940年下半年,在“训导处”迫害下,进步社团被解散,进步刊物被迫停刊。

交大地下党支部遭到破坏后,暂时停止了活动,已暴露身份的共产党员离开学校或就地隐蔽。学校抗日救亡运动受到挫折。即使如此,在平越,无论晨昏,仍然可以听到《松花江上》《长城谣》《抗战进行曲》《八百壮士》《延安颂》等激动人心的歌声。

平越时期茅以升故居



编辑:张梦莉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