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制作这个产品不仅仅是为了参加这个比赛,更多的是想尽我们所能为常年劳作在土地上的农民们减轻负担,我们的机器也许不会在根本上解决掉他们的辛苦,但至少可以使他们的劳作强度有所减缓,机器是没有感情的,但人是有感情的。”四川农业大学的参赛作品“玉米收获机”的参赛代表高俊峰同学说。
在第十一届挑战杯的参赛作品中,关于农业方面的参赛作品有很多项,但是四川农业大学的参赛作品“玉米收获机”却获得了到场评委的较高评价。“这个作品的突出特点不仅仅在于他们的构思与设计,还体现在他们作品中所突出的人文色彩。”现场评审时一名评委这样点评说。
“我们这个机器解决了山地、丘陵地区,套种模式下玉米的机械化收割难题”高俊峰同学介绍说,“这个是在套种模式下以玉米的机械化收割为基础的研究对象,我们在借鉴国内外较为先进的收割机后,创新的采用了远程无线可视化的技术,实现了对玉米操控机的操控。”也正因为远程操控技术的应用, 使得农民可以在室内操控作物的收割,既节省了劳动力,也提高了劳动效率。
据了解,这个作品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先进性的,整机模型以履带式地盘作为行走系统,这样也就相应的增加了其在复杂路径的通过性,使其可以在地形较为的复杂的山区、丘陵地区正常耕作。同时,其适宜在在套种模式下玉米等作物的收获。
“我感觉这个作品的创意很好,毕竟它在实际解决了地形等客观的制约因素的同时,也为农民们减轻了一定的压力,如果能推广出去的话,我感觉会解决很多很实际的问题的。”到场观摩的一名同学这样说。
“我们的作品的所有模型都是我们自己制作的,我们团队从去年的11月开始着手准备,从构思到实物的研制出来,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也逐步攻克了不少难题。”当谈论到将理论落实到实践中去的困难时,其代表同学这样说。“首先就是机械设计上的一些困难,从部件的选择到行距的逐步调试,都经历了很多挫折,但是我们并没有因为这样就放弃了,而是反思我们的操作步骤,并逐步改进。过程是艰难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真的收获了很多。”(摄影:李璇 实习图片编辑:李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