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院部动态 > 扬华校园 >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院部动态 > 扬华校园 > 正文

优秀国防生代表刘洪先:国防梦不圆,报国志不移

来源:新闻中心记者团 日期:2011/09/30 12:44:09 点击数:

9月29日下午2:30,我校国防生在图书馆一号报告厅举行了题为“投笔从戎,精忠报国”国防生主题报告会。此次活动主要由我校优秀国防生代表上台演讲,与大家交流自己作为一名国防生的经历与体会。在上台进行演讲的6名优秀国防生代表中,有一位个子不高,皮肤黝黑,但说话却句句力道十足,铿锵有力的学员,他就是08级机械学院国防生——刘洪先。

热情开朗的刘洪先在队友们眼里一直是个待人友好,吃苦耐劳尽职尽责的人。他曾任国防生委员会管理部副部长、国旗班组织委员、班级文体委员等。刘洪先不仅学习刻苦认真,成绩优秀,连续4次获得校综合奖学金,多次获得“三好学生”、“优秀团干”、“优秀国防生”等荣誉称号,还积极参加课外文体活动,曾在学院08级新生运动会上获得男子甲组1500米的第一名,在国防生军事运动会上获得3000米第一名。

 

大学,圆我国防梦

成长在军人家庭的刘洪先一直受着父亲的熏陶,从小在心里就种下了一个绿色的梦。他曾说:“在我的心里,军人就好像有种神奇的吸引力,对我来说特别的神圣、庄重,有着独特的情感。”到高中的时候,刘洪先怀抱着自己的军人梦想,参加了飞行员的选拔,虽然没有成功,但是他仍坚守着自己的梦想没有放弃。填报大学时,刘洪先第一选择的就是西南交大的国防生,他说,“当时脑子里就只剩下这样一个念头了。”

加入交大的国防生队伍后,刘洪先与其他队员一样,每天除了忙着本专业的学习外还不能耽误与队友们出操训练,晚上还要集训到11点。高强度的训练并没有将他打垮,忙碌而充实的生活一天天磨练了他的意志,他坚守军人之梦的心反而更为坚定了。

“我从来没有后悔过成为一名国防生,军队里有句话叫‘正常的训练是训练,不正常的训练是磨练。’只有当你真正将自己放在这个位置上的时候,你才会懂得自己的坚持。”刘洪先的国防梦圆在交大,他的梦是追求的一种自我实现与挑战,通过不断提高自我综合能力,来适应社会的要求,为国为民做出奉献。

 

人,因理想而伟大

   每个人在追寻梦想的时候总会遭遇各种坎坷挫折,甚至在实现梦想后还会陷入梦想与现实的对立里,迷茫苦恼,这点刘洪先也不例外。在加入国防生后,属于自己的课余时间几乎为零,突然接到的紧急集合通知经常会打乱自己的所有计划。学习与训练的冲突、心里的纠结烦闷、畏难压抑情绪以及汇报演出与考试的对立等各种问题接踵而至。因为初始的不适应与慌乱导致刘洪先在第一学期遭遇挂科危机,这一当头棒喝使得刘洪先清醒的认识到调整自己的心态与学习模式是至关重要的。

在以后的日子里,他谦虚积极地向前辈们讨教经验,同时端正自己的态度,为自己建立明确的目标,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广交益友多读名人名传,在良好的氛围里平衡训练与学习,不放松不放弃。勤恳努力总是会收获丰硕的果实,经过一个学期的调整后,刘洪先在大一下学期班里成绩名列前茅,获得了特等奖学金,这无疑是对他努力付出的最好回报。

他说过:“人因为理想而伟大,一切的奇迹无非是梦想成真的结果。”像刘洪先一样,只要你不放弃努力,不动摇心中的信念,奇迹就会尾随你而来。

 

亦师亦友,伴我成长

大四的刘洪先在我校国防生的大集体里已经生活了三年,其间体味过许多独特的喜悦伤悲,陪伴他度过这些喜悦与悲伤的就是与他朝夕相处的同学,或者说是战友们了。他还记得自己在刚刚进国防生的队伍时因为性情耿直,少不更事,与教练和队友们冲突不断,“在我们当时军训的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几乎天天挨教练和辅导员批,还被罚写过5000字的检讨呢。但是大家都很包容我,给我很多次机会,也不跟我计较。”

在刘洪先的记忆里,团队的第三次军训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队里第一次在野外组织驻训,去的是凉山。海拔高,地理环境恶劣,一天的忙碌又紧密的集训后,疲劳不已的大家也只得睡在大卡车的后车厢里,条件之艰苦令人咂舌。然而越是像这样艰苦的条件,反而能让队员的心彼此靠近,大家互相之间流露出的包容与理解给了他很大的感触。“我们的队友都很真实,那种感情比一般学院班级里的同学情谊深厚的多。那种感情超越了普通的友情和兄弟情谊,是一种可以为彼此挡刀挨弹,付出一切的情感。”

这三年来,刘洪先一直感动于自己能拥有那么多队友们的支持与鼓励、包容与理解。正是这些陪伴在他身边的队友们让他懂得了很多事情,学会了成长。在刘洪先的生活中,这些队友们既像朋友又像老师,总是能在最危急的时刻,帮助他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

 

转眼间毕业的脚步已匆匆而至,面临着毕业年的到来,刘洪先早已做好了自己的打算。“我决定考研深造,进一步提升自我文化修养,同时加强对相关军事理论文化的理解,追求更深层次上的军人意义。” (编辑:王倩)

作者:曾丽平 季玉琼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办公室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