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
当前位置: 首页 > 聚合 > 专题新闻 > 非凡十年 > 正文

【非凡十年】刘康同学的交大故事

来源: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日期:2022/10/26 09:58:21 点击数:

一个博士青春里的红色印迹

——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2019级博士研究生刘康

作者:郑言  

人文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扬华研究生新闻中心记者  

刘康,中国共产党党员,是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一名博士研究生。

“我来自于交大超导团队,研究方向是高速磁浮列车推进与控制,”简单地说就是,“在车悬浮起来的同时,让它动起来。”刘康说,这项研究将为人们的出行方式提供更加多元的选择,实现中长距离城市之间通勤的便利。

刘康是一个山东人,四岁跟随父母前往甘肃兰州,直到2011年来到西南交通大学,开启了大学的求学之旅。用他的话来说,他只是个来自普通家庭的普通学生,就像数列里所求得的平均数,隐没在矩阵当中。而当我们走进他的故事,才能看见他的不凡与独特。

意气风发,始动于心

从本科到博士,在交大学习生活了近十一年,交大成为刘康的第二个“家”。成年之后,大部分的时光,刘康都是在这里度过。而这对于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科期间,刘康成为大学生艺术团的一名主持人,非科班出身的他坚持系统的训练,从字正腔圆的吐字,到肢体动作的表达,繁琐且苛刻的要求培养了他细心、认真的性格,这也使得他在聚光灯下,依然能保有底气和自信。

2019年,在新中国诞辰70周年之际,刘康作为西南交通大学“青春告白祖国”主题教育活动的青春讲述人,为大学生们带来一堂特别的思政课。作为发言人,他用亲身体验的求学经历,讲述了中国铁路的巨变。

从本科到博士,刘康的求学之路,离不开师长的谆谆教诲。这其中,有不少老一辈的交大人,他们对国家铁路建设的担当与无私奉献,托举起了新时代的大国重器。长者的故事如星耀,指引着刘康的科研攻坚之路。正如刘康引用翟婉明院士说过的话,“要实现科技强国目标,广大科技工作者要集中发力,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去奋斗。”

作为新一代交大人,他也在自己的征途中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上攀登。刘康认为自己最鲜明的标签就是“踏实”,这是他向往的学习状态,就像匀速驱使的列车。对于已取得的成就,刘康秉持着交大的精神——竢实扬华,他认为这意味着每一位科研工作者,需要在自己的领域内深耕,执着于让技术细节更加完善、让程序更安全地运行,而所有的打磨、困顿,都需要科研人更耐心、沉住气,去等待果实的盛开。

前辈们脚踏实地、勇于奋斗的精神,为实现“科技强国”的目标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在与时间赛跑的竞赛中,让中国版的“超级高铁”先发制人。而他们的功勋,在指引着包括刘康在内的新一批科研人,正如他在“青春告白祖国”的演讲中最后的承诺:“请祖国放心,吾辈当自强,未来诚可期!”

笃志好学,赤子之心

提到自己的党员身份,刘康对于这一勋章很是珍惜。“我的导师马光同教授是党员,我的师兄是支部书记,他们对我影响很多。”

王家素教授说,“科研人员不是八级钳工。”作为一名博士生,刘康平时的生活大部分被科研所占据,但是他希望自己能在科研和人文情怀之间实现平衡,成为一个精神世界丰富的人。

2021年三月,刘康踏上了前往北京的征程,开启了一次短暂的奇妙之旅——在学校的支持下,刘康入选了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共同举办的《全国大学生党史知识竞答大会》,和来自全国其他99所兄弟高校的99位优秀大学生同台竞技。

图为刘康在《全国大学生党史知识竞赛大会》上代表学校参与活动录制现场

正是怀揣着对党员前辈们的敬仰和身为党员的信念,刘康乘坐航班,从成都双流机场起飞。飞机驶向云端,四川盆地的风景渐渐地在身后淡化,直到消失在了视野里。在经过三个小时的飞行后,刘康到达了北京大兴机场。

26天时间里,刘康共参与录制了十期节目,其中包括七场预赛,两场半决赛和一场决赛。远离了网络世界的喧嚣,每天和他人交流由以前的线上变成了频繁的线下交流。作为一名党员,学习党史,是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的理论基础。三月的北京,因为有着一群富有朝气的年轻人而变得热烈,正如这红色的血脉,在代代相传。



图为刘康(右二)在《全国大学生党史知识竞赛》活动中与主持人和选手合影

正因为是党员,刘康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同时也承担了更多的责任。2021年11月4日,在刘康的记忆中,这一天是特别的。成都受新冠疫情影响,刘康所在的郫都区犀浦镇学苑社区组织辖区内的所有小区居民需要连夜进行核酸检测。医护人员和社区工作者需要在寒冷的冬夜坚守岗位。

为了更好地展开防疫工作,刘康通过小区的业主微信联络群,迅速集结了一批青年志愿者。作为此次志愿活动的组织者,刘康发挥了党员同志的主观能动性,在和所有志愿者完成工作计划和任务分配工作后,刘康组织的核酸检测志愿服务活动进展顺利。他们第一时间联系物业公司的工作人员和辖区负责人,迅速制定了志愿服务的具体工作内容,包括制作小卡片放置于住户的门把手处,这样有利于工作人员迅速确认住户的核酸检测情况;考虑到住户人数众多,刘康及志愿者们就利用核酸检测的时间向住户们讲解核酸统计的相关事宜。有了志愿者的加入和井然有序的工作过程,让社区工作人员和医疗团队的工作大大减负。

冬夜的寒意被人心的温暖驱散,党徽熠熠生辉,如同他所热爱的磁悬浮驱力研究,对党的初衷和使命,是他参与志愿活动、回报社会的驱动力。

启航征程,不忘初心

在刘康工作室的座位上,白色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台黑色的电脑显示屏,左手边是一叠待阅览的资料。在这里,黑与白陪伴着刘康的博士生涯,科研构成了他生活的日常。

科研工作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而刘康依然铭记着那一份“乡愁”。回家的时间是短暂的,刘康只能利用寒暑假来争取时间陪伴父母。提到家乡,他还记着父母辛勤工作的背影,为了给在外求学的刘康提供更好的条件,父辈们依然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工作,而父辈们的付出和积淀,也给刘康莫大的支持和勇气,让他能够无需顾虑,只顾奔赴自己的征途。

所谓“游子身上衣”,家乡和父辈们的付出,刘康铭记于心。只要回家,刘康就会亲自下厨,给父母做一桌好菜。虽然还是一位普通的学生,给予不了经济上的恩惠,但他用自己的方式来回馈这份养育之恩。

谈及近况,刘康即将开启博士的访学生涯。在导师马光同老师的严格要求下,刘康保持着对科研的热忱之心,在学习能力、对事情的处理能力上,他逐步追求从六分的基本分,向十分的满分跨越。就读研究生期间,借助学校的平台,刘康走出国门,前往加拿大、新加坡访学。

跨越国境线,他意识到了国家的强大,如今我国的科研工作者,不再是站在军舰上模仿别人,而是可以和他国优秀的科研工作者们共同讨论技术上的难题。而对于国家“卡脖子”的技术瓶颈,刘康秉持着国人的谦虚姿态,在科研道路上努力摸索,向优秀的学者们请教,在专业的领域内雕琢。他期望当时代的嘱托交付到青年一代的科研人员的手中时,他们能成为国家前进的动力和向前奔涌的巨浪,攻克困难,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

作为一名交大的博士研究生,刘康将深耕科研领域,提高专业内的科研成果与技术实力,继续投身于我国“交通强国”建设的征途之中。时代的车轮在向前更迭,刘康也将不忘初心,续写交大青年新时代的奋斗篇章。


信息员:陈丝丝     作者:郑言     责任编辑:陈丝丝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