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
当前位置: 首页 > 融媒 > 西南交大报 > 第750期 > 第四版 > 4版 > 正文

追忆强士中教授:宗师风范,浩气长存!

来源:土木工程学院 日期:2021/10/22 23:12:38 点击数:

2021年9月17日,著名桥梁专家、西南交通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强士中教授因病逝世,享年80岁。西南交大师生校友沉痛悼念强士中教授!  

强士中教授1941年10月13日出生于陕西礼泉。1968年西安交通大学本科毕业;1982年获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并留校工作;1985年获西南交通大学博士学位。历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中国钢结构协会理事、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委、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被评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国家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铁道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
                                                                                      艰难求学、追梦青春
强士中少年时期家庭困难,经济拮据。家在农村的他,为了节省开支,减轻父母的压力,每次步行10余公里往返于县城的学校和家之间,有时候脚磨出了泡,父母看着心疼,他却觉得没有走不完的路。他就读于礼泉第一中学,是该中学建校后的第一届毕业生。艰难的求学历程锻炼了强士中坚韧不拔的人格品质。经过三年寒窗苦读,1963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西安交通大学工程物理专业。
强士中具有浓厚的科研兴趣和突出的创新能力,硕士阶段就下定决心攻读博士学位。1982年考入桥梁泰斗钱冬生教授门下攻读博士学位,开展钢结构稳定与疲劳方面的研究。1985年7月他的博士论文《动态松弛法和板件承载力》获得了答辩委员会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钱伟长院士说,这是西南交通大学(包括老唐院在内)工学博士第一名。强士中成为西南交大土木学科历史上第一位工学博士,创造了西南(唐山)交大历史上新的光辉一页。
                                                                             承前启后,创新桥梁理论与技术
强士中留校后,由于科研业绩突出,很快成为西南交通大学国家重点学科“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带头人。他强调以工程需求为导向,研究工作涵盖了桥梁工程学科多个领域,尤其在桥梁薄壁结构理论、车桥耦合振动、钢桥稳定与疲劳、大跨度悬索桥等领域研究取得突破性成果。
在攻读硕士与博士学位期间,针对国内外当时箱形梁分析理论中所存在的缺陷,在查阅大量国内外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强士中迎难而上,勇于探索,创造性地提出了增补未知参数法以解决箱梁空间分析中的病态方程问题。他成功地解释了现行四种箱梁理论的分析结果有时会产生很大差别的原因,以及这四种理论的本质联系和差别,并解决了大跨铁路曲线连续梁桥分析中的徐变次内力及支座设置等难题。
针对铁路提速、高速铁路修建所带来的振动问题,强士中及时带领一批年轻教师与研究生开展高速铁路车桥耦合振动研究,创造性地提出了车-桥耦合振动分析中轮轨关系的分离迭代技术,解决了轮轨接触中不定方程的求解问题,并成功地应用于我国高速铁路设计规范,以及秦沈客运专线、京沪高速铁路、武广客专等一系列高铁工程建设中。
                                                                                推进我国大跨度悬索桥建设
强士中系统而卓有成效地在我国开展了大跨度悬索桥的理论与应用研究。为促进我国大跨悬索桥设计建造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
20世纪80年代,我国尚没有一座现代大跨悬索桥。强士中对此有非常透彻的了解,从1985年起,他就非常重视悬索桥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陆续培养了10多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年青教师从事大跨悬索桥理论、设计和施工的研究,并从1986年起多次举办或协办全国性悬索桥讲座和研讨会,为20世纪90年代我国陆续修建的10余座现代悬索桥培养了一大批技术骨干。
强士中在30余座大桥的设计和施工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交通部科技进步特等奖、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继往开来,终身奉献,培养杰出人才
西南交通大学国家重点学科“桥梁及隧道工程”已有120多年的历史,曾培养出国内外院士、大师共计30多名,但在20世纪80年代初,该学科出现人才断层现象。强士中任职期间,以其高尚的人格力量和精湛的学术水平,为该学科团结凝聚了一大批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学科队伍极富生气和潜力,成为桥梁工程领域科研教学和技术咨询最具实力的一支队伍,也是对我国桥梁工程建设贡献最大的高校之一,为我国桥梁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强士中以雄阔的视野和渊博的学识,融学术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于学术指导和课程教学之中。先后指导培养了60余名博士生研究生和100余名硕士研究生,多数已成长为所在单位的骨干技术力量,为我国桥梁和交通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2011年,70岁的强士中教授从工作岗位退休后,仍发挥余热,关心中国桥梁事业发展,积极为国家重大桥梁工程建设献计献策,为解决桥梁建设所面临的问题提供技术咨询。
他积极支持学校学院的各项建设事业,关心学校学院的发展,对学校学院工作建言献策;主动联系校友,支持学院的人才培养、学科发展和教学、科研工作;退休后仍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担任研究生课程《桥梁结构分析理论》授课教师;真诚提携后辈,热心青年教师培养工作,长期担任土木工程学院教学督导组专家,旁听课堂教学、审查教学资料,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
强士中教授的一生,是求真务实的一生。强教授视野雄阔、学识渊博,融学术研究、工程实践和教学艺术于一炉,在我国桥梁界享有崇高的声誉,堪称我国桥梁工程的集大成者。强教授用言行生动诠释了“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交大精神,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将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交大人。西南交通大学跨越三世纪、历经两甲子的发展历程,因有强士中教授这样的一代学术大师而自豪。


作者:李小珍 李永乐 肖林   编辑:侯倩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