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科学产生于16世纪的欧洲,并在随后数百年迅速发展。它不仅极大的推动了欧洲社会经济的进步,奠定了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霸权。在西方人看来,中国等古老文明,虽然也曾有过诸如印刷术、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伟大的发明与创造,但那充其量只是一种技术,根本无法称之为科学。”
诸多研究“李约瑟问题”的著作论文都将上述这段话作为“李”问题由来的阐述,细加观察推敲,会发现这段话的精神内涵和涵盖意义非常广泛,比如我们尝试把这段叙述中的几个主体改换,就会出现这样一种描述:
“近代大学产生于19世纪的欧洲,并在随后百年迅速发展。它不仅极大的推动了欧洲社会经济的进步,奠定了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霸权。在西方人看来,中国等古老文明……”
于是“李约瑟问题”就被转化为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因为它们根本具有相同的实质内涵——中国古代的经验科学领先世界一千年,为何中国没有产生近代自然科学,继而没有产生教授与研究自然科学的机构。面对“李约瑟问题”,自然科学家、教育家都尝试结合自身所学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但始终没有定论。这样悬而未决的大哉问,如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对逐步重现昔日荣光的古老文明具有警示作用,同样,对绵延百年、弦歌不辍的西南交通大学也有着重要的鞭策意义。面对新世纪、新形势,“果毅力行”的交大人尝试对“李约瑟问题”进行一次极富意义的作答——全面施行人才强校战略,“灌输文化尚交通”,让“我学院、声誉隆”。
人才强校在交大
根据我国著名人才学家,河海大学赵永乐教授在其《现代人才规划技术》一书中的论述,人才战略的基本特征应具备全局性、重点性、长期性和层次性。人才战略的着眼点应该是人才主系统在未来相当长的整个时期的发展问题,宏观的人才战略应以五至十年乃至更长的时间为宜,相对于不同层次的人才系统,都应有其相应的人才战略。人才战略一旦被制定下来,就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
我校人才强校主战略正是基于系统分析原则、实事求是原则、重点规划原则的有效方针,制定的具备时代意义的人才战略。除此之外,交大的人才战略包含了新颖独特的精神内核——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是关于人的生活的各个领域知识和所有学科准确的一般性知识的教育,是把有关人类共同生活最深刻、最基本的问题作为教育要素的教育,恰如杜威所言:“教育必须首先是人类的,然后才是专业的”。先成人,再成才,交大的人才战略核心旨在提升学生的有效思考能、清晰沟通能力,提升学生洞察、选择、整合、迁移和集成创新的能力。并非一味追求创新性人才打造,而是从根基抓起,以人为本,交大的人才战略独特的人文关怀这真正彰显了交大百年积淀的风格与灵魂。
研究生是人才战略中的重要环节
“学校因学生而存在,学生是大学的主体。学生不仅是未来的人才,而且在校学生特别是研究生和博士生,已经成为科研的生力军和主力军。在人才培养定位上,西南交大不仅是培养工程师的摇篮和总工的重镇,同样也是培养学术精湛的科技人才和学养深厚的文科人才的基地;不仅要培养行业翘楚,还要培养管理精英、产业巨子和学术大师。中国科大为什么是中国一流大学?因为他们每培养一千名本科生中就有一名院士;加州理工为什么誉满全球,就是因为每培养一千名本科生就有一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老师们、同学们,我们该如何作为?”
这是徐飞校长在《深入推进人才强校主战略》中对于学生在人才强校战略中的一番阐述。研究生作为学校的重要学术资源,是人才强校战略落到实处的重要环节。研究生的学术成果和研究思想也是人才强校战略能否取得关键进展的关键。在学校将对研究生的学术成果提出更高的要求的同时,我们研究生群体也该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现有的学术资源和教育体制下,刻苦努力,博采众长,拓宽自身的学术创造和工程实践能力,将自身打造成能力强、基础宽、出路广、对自然科学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的新世纪人才。
研究生同时也是通识教育的重点目标,我们应把自身塑造成为“有社会担当和健全人格、有职业操守和专业才能、有人文情怀和科学素养、有历史眼光和全球视野、有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的“五有交大人”, 让我们一起期待西南交通大学在人才强校战略下对新的科研环境的打造、科研管理制度的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研究生集体应当对这一切的到来做好准备,在自身的学习科研岗位上努力工作。“李约瑟问题”的实际答案,就印证在每个交大人所背负的“竢实扬华,自强不息”上。
个人简介:
徐博文,电气工程学院2012级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