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西南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主办的"2025校园新声计划"系列培训正式启动。首场活动特邀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教育导报》编委,四川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第六届理事,主任记者倪秀,通过云端为学校10个学院的宣传骨干及校媒团队成员开展《新闻采访写作》专题培训。

作为深耕教育新闻领域多年的资深媒体人,倪秀结合自身采编实践经验,通过经典案例解析、新闻场景模拟等形式,系统讲授了选题策划、采访技巧、稿件撰写等核心内容。
倪秀以融媒体时代和人工智能时代下,记者面临的挑战与坚守开题,分析了当今行业媒体的现状,点明写好新闻报道要在内容、渠道、形式三方面发力。她表示:“无专业,不深度;无深度,不新闻。”倪秀将深度报道细分为三个类别,即话题类、人物类、事件类。她结合深度报道案例,分门别类地阐释了这三类报道的特点与异同,并分享了自己的创作思路。她谈到,在进行话题类深度报道时,新闻工作者的选题应当精准抓住热点与冰点,善用“问题导向”,使文章兼具文学性、政策性、启发性;围绕人物报道时,需把握采访对象的关键要素和意向,开展外围采访,深入挖掘人物独有的价值;在事件类报道方面,倪秀援引自身报道武侯区学校的“两自一包”改革,1年后回访,再次报道其改革成效的案例告诉学生记者,事件报道要做到持续的积累观察,客观呈现各方观点。

在问答环节,面对学生记者提出的“如何做好人物采访之前的准备”问题时,倪秀表示,记者既要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寻找与采访对象相关的素材与信息,也要积极与采访对象进行交流,只有做到“两条腿走路”,方能踏稳行远、处变不惊。“专业+深度”是新闻记者的核心竞争力,她建议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报道写作上要积累丰富的专业知识,写出有深度、有价值的新闻报道。
据悉,“2025校园新声计划”是由党委宣传部主办,分阶段开展的校园宣传骨干系列培训。首期学员包括10个学院推荐的宣传骨干、校报记者团、新媒体中心学生记者,通过5周“系统培训+实战创作”,锻造一支"提笔能写、举机会拍、策划有方、传播有力"的全媒体人才队伍,全面提升全校宣传队伍专业素养,激发校院两级大宣传格局活力,为学校长远发展积蓄传播势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