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王红艳教授
时间:2025年2月27日15:00
地点:犀浦校区图书馆6楼影音阅览室
题目:“材料图灵计划”最新进展:人工智能+理论驱动框架高效设计功能材料
主讲人:李昊 日本东北大学材料科学高等研究所教授
李昊,日本东北大学(Tohoku University)材料科学高等研究所(WPI-AIMR)教授,“数字催化和电池实验室 (DigCat & DigBat)”负责人,兼任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绿色电化学二氧化碳转化卓越中心 (GETCO2)”联合研究员。是全日本历史记录以来,最年轻的终身正教授。李昊博士毕业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化学系及Oden科学与工程计算中心(师从材料过渡态和电子分析算法鼻祖Graeme Henkelman教授),并在丹麦科技大学物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师从催化剂设计领域鼻祖Jens K Nørskov教授)。李昊教授专注于人工智能与材料设计的交叉研究,在催化与材料理论推导、机器学习算法开发以及新型催化剂设计等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主导开发了多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技术平台,包括:
数字催化平台(DigCat):全球首个催化实验数据库,集成超80万种实验和理论材料数据,已成为全球材料科学家广泛使用的工具。
固态电池数据库(DDSE):全球首个固态电池材料数据库,为高性能电解质和电极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固态储氢数据库:全球首个固态储氢材料数据库,为高性能储氢和燃料电池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截至目前,李昊教授已在Nature Catalysis、Nature Communications、JACS、Advanced Materials等顶级期刊发表论文240余篇,总引用次数超过1万次。其研究成果为人工智能与材料科学的产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他曾获诸多国际奖项,包括“表面科学青年学者”荣誉(2022年美国化学年会)及AIChE“年度最佳基础学科研究”奖,并连续四年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主持或共同主持的科研研究基金项目共计超过1000万美元,并多次应邀在(普林斯顿大学等)世界顶尖高校和会议上发表报告(累计超100场)。李昊教授的研究正推动人工智能与材料科学在产业化、商业化领域的深度融合,特别是在新能源材料与催化/电池/储氢方向,助力企业在数据驱动的高性能材料设计中取得竞争优势。
讲座摘要:
本报告将介绍由日本东北大学 WPI-AIMR 李昊教授团队主导的“材料图灵计划” (Materials Turing Scheme) 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探讨人工智能驱动的材料设计框架。我们将展示一个整合大规模数据挖掘、预测建模、计算方法和自动化实验验证的数字化平台的开发。
核心亮点包括:
1.数字催化平台 3.0 (DigCat 3.0) ——全球首个电催化综合数据库,通过大规模实验数据挖掘和大语言模型训练构建而成。
2.基于先进材料理论降低材料设计复杂性,特别是在催化、电池和储氢领域,提高材料性能优化的效率。
3.新型计算方法的开发,包括云计算平台、模型、算法和软件工具,以加速材料模拟进程。
本报告将展示理论在电化学与热催化、固态电池电解质、储氢材料等领域的预测能力。最后,我们将探讨建立全球自动合成网络的最新进展,该网络由我们基于人工智能的平台引导,实现材料研发的高效闭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