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华校园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未来的监测之星——LXI逻辑分析仪

来源:新闻中心记者团 日期:2011/06/11 21:19:37 点击数:

 “人们都知道卫星的综合测试是卫星研制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从各部件交付总装到发射的各个阶段,都需要进行全面完整的综合测试,卫星的测试系统一般包括测试服务器、数据显示终端、遥测遥控设备、姿轨控测试设备等,”来自电子科技大学的参赛代表赵志锋同学向评委介绍说,“而利用LXI技术搭建的测试系统则可以实现远程测试、分布式快速测试,既缩短了测试时间,又提高了其工作运行效率,利用LXI技术则可以实现卫星在轨的远程监测。”

       在第十一届“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来自电子科技大学的参赛作品“LXI逻辑分析仪”以其低成本、拓展能力强、灵活性高等优点赢得了到场评委老师及来观摩的同学极高的评价。

       “LXI也就是局域网拓展仪器是基于LAN的测试总线,而逻辑分析仪是数字测试系统中一向很重要的测试调试工具,我们的LXI逻辑分析仪则是一个集二者优点为一体的、支持网络化分布式的、并且具有高精度的时钟同步功能的LXI数字测试仪器,它可以用来实现远程测试的调试等任务。”来自电子科技大学的参赛同学代表解释说。

       据了解,该作品基于IEEE1588协议同步模块可以使网络内多台LXI仪器之间实现高精度的时间同步和触发,从而实现分布式的同步测量。并最终实现触发精度达到500ns之内,是具有64个高速数据信道和4个高速时钟通道、最大采样率为1GS∕s、最大存储深度为8Mb∕信道的LXI逻辑分析仪。

       “我们的作品不仅仅可以应用于卫星系统的测试中去,在现代自动化工业生产中,也有着很大的应用。”参赛同学代表说,“在汽车等现代自动化生产线中,需要同时控制多个机器手对汽车进行焊接等操作,这就需要多个机器手的高精度同步控制。在工业生产中的芯片检测,利用逻辑分析仪的多信道的优点,可以同时观察多管脚的时序关系,从而快速有效的定位错误点,并找到故障原因。”

       谈起参赛团队在制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参赛同学们感触很深,“我们团队从09年底就已经开始准备了,但是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也攻克了很多技术上的难点。其中,MII数据流截获判断模块的调试花费了 我们大量的经历,也让我们感到很头疼。”

       MII数据流截获判断模块中,时钟的同步主要有纯软件和软件加硬件两种实现方式,而采用软件加硬件的方式。可使获取时间截位置下移到MAC曾下从而使设计的时钟同步精度可以达到500ns以内。

       “我们经过反复的实验,最终才确定下来其判断模板,但是,随后,另一个难题又出现了,就是该如何确定时钟模块。”参赛代表赵志锋同学说,“时钟同步时,修改时钟的步进值以修改时钟计数寄存器的数值,而我们为了达到更高的精度值,最终通过了拓展寄存器的位数,从而得到了更小的时钟科度。同时为了保证IEEE1588的时间标准,因此又从外部对后24位进行了屏蔽。虽然说我们的机器体积不大,但是它的每一个小细节都经过了我们不停地调整、修改,才最终达到这样的效果的。”

“我们的作品不是最完美的,但是它凝聚了我们团队所有人的心血,我们对它很有信心。”参赛同学代表笑着说。(学生编辑:叶琳琳)”来自电子科技大学的参赛代表赵志锋同学向评委介绍说,“而利用LXI技术搭建的测试系统则可以实现远程测试、分布式快速测试,既缩短了测试时间,又提高了其工作运行效率,利用LXI技术则可以实现卫星在轨的远程监测。”

在第十一届“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来自电子科技大学的参赛作品“LXI逻辑分析仪”以其低成本、拓展能力强、灵活性高等优点赢得了到场评委老师及来观摩的同学极高的评价。

“LXI也就是局域网拓展仪器是基于LAN的测试总线,而逻辑分析仪是数字测试系统中一向很重要的测试调试工具,我们的LXI逻辑分析仪则是一个集二者优点为一体的、支持网络化分布式的、并且具有高精度的时钟同步功能的LXI数字测试仪器,它可以用来实现远程测试的调试等任务。”来自电子科技大学的参赛同学代表解释说。

据了解,该作品基于IEEE1588协议同步模块可以使网络内多台LXI仪器之间实现高精度的时间同步和触发,从而实现分布式的同步测量。并最终实现触发精度达到500ns之内,是具有64个高速数据信道和4个高速时钟通道、最大采样率为1GS∕s、最大存储深度为8Mb∕信道的LXI逻辑分析仪。

“我们的作品不仅仅可以应用于卫星系统的测试中去,在现代自动化工业生产中,也有着很大的应用。”参赛同学代表说,“在汽车等现代自动化生产线中,需要同时控制多个机器手对汽车进行焊接等操作,这就需要多个机器手的高精度同步控制。在工业生产中的芯片检测,利用逻辑分析仪的多信道的优点,可以同时观察多管脚的时序关系,从而快速有效的定位错误点,并找到故障原因。”

谈起参赛团队在制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参赛同学们感触很深,“我们团队从09年底就已经开始准备了,但是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也攻克了很多技术上的难点。其中,MII数据流截获判断模块的调试花费了 我们大量的经历,也让我们感到很头疼。”

MII数据流截获判断模块中,时钟的同步主要有纯软件和软件加硬件两种实现方式,而采用软件加硬件的方式。可使获取时间截位置下移到MAC曾下从而使设计的时钟同步精度可以达到500ns以内。

 “我们经过反复的实验,最终才确定下来其判断模板,但是,随后,另一个难题又出现了,就是该如何确定时钟模块。”参赛代表赵志锋同学说,“时钟同步时,修改时钟的步进值以修改时钟计数寄存器的数值,而我们为了达到更高的精度值,最终通过了拓展寄存器的位数,从而得到了更小的时钟科度。同时为了保证IEEE1588的时间标准,因此又从外部对后24位进行了屏蔽。虽然说我们的机器体积不大,但是它的每一个小细节都经过了我们不停地调整、修改,才最终达到这样的效果的。”

“我们的作品不是最完美的,但是它凝聚了我们团队所有人的心血,我们对它很有信心。”参赛同学代表笑着说。(学生编辑:叶琳琳)

责任编辑:阮琦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