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程科学与综合交叉”重点专项“地下交通工程的智能建造和运维的理论与方法”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咨询论证会在成都召开。该项目由西南交通大学牵头,联合深圳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同济大学、山东大学、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承担,旨在建立地下交通工程智能建维一体化理论与技术体系。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卢春房院士,深圳大学陈湘生院士,同济大学朱合华院士,西南交通大学何川院士,西南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夏玉峰,国家基金委高技术中心项目主管陈洋子出席会议。

卢春房院士担任专家组组长,成员包括成都理工大学许强教授,昆明理工大学吴顺川教授,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陶伟明正高工,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刘世杰正高工,电子科技大学刘峤教授,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王华伟正高工,四川大学戴峰教授,武汉大学吴志军教授。陈湘生院士、朱合华院士、何川院士、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李国良正高工及项目责任专家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盛谦研究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立言教授作为项目顾问专家参会指导。西南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土木工程学院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及项目组骨干成员共60余人参加会议。
夏玉峰对各位专家学者、科研同仁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他表示,该项目成果有助于全面提升我国地下交通工程的智能建维水平,助推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培养隧道与地下工程领域的综合交叉型创新人才。学校将以服务国家科技创新战略需求为己任,整合优势资源,为项目团队提供全方位支持,确保研究任务高质量完成,为国家科技创新贡献力量。
陈洋子介绍了“工程科学与综合交叉”重点专项的总体目标。他谈到,项目研究团队在研究过程中要立足国家战略需求构建跨学科创新机制,肩负起推动我国在该前沿领域发展的重大使命,推动前沿技术与重大工程需求深度融合,并优化项目管理流程、细化考核指标,确保项目的研究目标和任务高质量完成,为国家科技创新贡献力量。

学校汪波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详细介绍了项目概况及总体实施方案,深圳大学包小华教授、中国矿业大学李树忱教授、同济大学刘学增教授作为课题负责人汇报了课题实施计划。项目专家组成员对实施方案进行了质询与讨论,充分肯定了项目创新性及可行性,认为总体实施方案科学严谨、目标明确、计划合理,对项目及各课题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指导并提出详细建议,希望项目团队聚焦项目关键科学与技术难题协同攻关,有力提升我国地下交通工程智能建维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地下交通工程的智能建造和运维的理论与方法”项目主要针对我国地下交通工程智能建造和运维体系与技术框架尚未形成的问题,开展智能建造基础理论、正常运维条件下信息感知与韧性增强、多灾条件下性能损失与恢复决策及智能平台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建立地下交通工程智能建维一体化理论与技术体系,全面提升我国地下交通工程建造与运维智能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