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开架势 击鼓奋进 把教育强省建设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开局决定全局,起势决定走势!”2月24日,2025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深入总结经验、分析形势。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在攻坚破难中紧抓关键,准确把握教育强省建设的实践路径,以高校之强引领教育之强,以市(州)之为夯实教育之基,扎实推动教育强省建设高起点布局、高质量推进。
“全省教育大会吹响了教育强省建设的‘冲锋号’,全省教育工作会亮出了2024年全省教育工作的‘成绩单’,明确了今年教育工作的“任务书”,为我们推进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立德树人提供了重要遵循。”大会的召开引发全省教育系统党员干部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将深入学习传达、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锚定教育强省目标,摆开架势、击鼓奋进,为加快建设教育强省、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贡献力量。
扬起高等教育龙头
更加主动服务高质量发展
会议指出,国家和区域的教育竞争,集中体现在高等教育,教育强省关键是高等教育要强。
西南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闫学东表示,学校将聚焦教育强国建设、科技强国建设和人才强国建设,以积极探索卓越工程师自主培养之路、前瞻布局新兴交叉学科专业、机制化引导鼓励学生留川兴业等为抓手,助力四川建设教育高质量发展高地;以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任务、牵头建设大科学装置、纵深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等为依托,助力四川打造西部科技创新高地;以实施人才强校核心战略,发起四川省工程师学会等为载体,助力四川培育高水平 “人才川军”。
西南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李永强说,学校将深化“新财经”,全力促改革,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聚焦自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财经科技创新、服务金融强国和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等领域深度发力,以优异成绩开启西财新百年新征程,为加快建设教育强省、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篇章作出西财贡献。
四川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刘登才表示,2025年,学校将围绕冲刺“十四五”、谋划“十五五”主题主线,以实现“双一流”高质量建设为主攻方向,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为重要抓手,以立德树人、强农兴农为中心任务,着力实现‘四高、三强、一提升’发展目标,即构建高质量育人体系、高水平科技创新体系、高水平人才队伍体系、高效能内部治理体系,促进办学核心竞争力更强、科技引领支撑力更强、社会服务贡献力更强,推进内部治理体系和能力明显提升。
西南石油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郭建春说,学校将扎实推进“双一流”建设,以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学科建设,促进学校事业全面一流。谋划布局一流学科培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培育等重大发展举措。充分发挥石油天然气等能源领域的学科专业及人才科研优势,深化校地企务实合作,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持续攻关四川盆地天然气开发等“卡脖子”难题,为四川能源事业发展、优化能源结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西南石大智慧和力量。
成都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刘清友表示,学校将锚定“双一流”建设使命,加快建设优势特色更加显著的高水平大学。一是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领航定向。二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三是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支撑科技自立自强。四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治蜀兴川注入创新驱动力。
成都中医药大学校长余曙光说,学校将深学笃行,把学习贯彻本次会议精神落实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并聚焦以下三方面:一是聚焦构建“大思政+中医药”育人体系,二是着力打造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高地,三是聚焦强化“数字化+中医药”创新驱动,探索中医药与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等前沿领域协同创新,加速推进中医智能创新产业园和天府中医药创新港项目建设。
成都文理学院党委书记、政府督导专员高华锦说,学校将扎实推进“一融双高”和“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建设,坚持打造以“党建引领”为特色的校园文化,不断完善“两型三化”,即办应用型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深化学科专业布局地方产业化、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多样化、实践能力培养全程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谢亮冯表示,全省高等教育战线将深入贯彻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以服务支撑国家战略需求和我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牵引,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推动高校分类评价改革,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建立完善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以实施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2.0为抓手,推动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建强课程、教材、实践创新和教师教学能力等人才培养核心要素,培育一批标志性教育教学成果;深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推进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支持建设现代产业学院、专业特色学院和行业特色学院,加快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产业急需紧缺人才,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贡献高教力量。
办好办强职业教育
更加有效扩大技能人才供给
会议指出,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下大力气抓好职业教育。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陈小红说,学校将积极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党建引领筑牢发展根基,围绕“提质、扩容、升级”三大核心目标任务,推动落实“新双高”、建好“新校区”、跃升“新层次”、编制“新规划”、启航“新征程”等重点工作,整体谋划、系统推进学校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结合自身的办学基础、办学定位和优势特色,抢抓“航空强国”和“制造强省”发展机遇,做强优势专业,培养造就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苏谦说,学校将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以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为导向,以加强“五金”要素建设为抓手,实体化运行共同体等平台载体为着力点,不断创新办学模式和育人方式,大力加强治理机制和保障机制改革,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全方位进行数智赋能,一体化配置人、财、物,努力把学校建成行业领先、国内一流的高水平建筑职业技术大学。
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大立表示,学院将着力推动警察专业做精做优、非警专业做活做强,全面构建校行融合、互为支撑的“警、法、安、信”四个专业群,培养有理想信念、有过硬本领、有血性担当的警务实战人才、基层法治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川省宣汉职业中专学校党委书记张远彬表示,学校将进一步优化中职学校办学定位、厘清工作思路、细化工作举措,自觉扛起职教赋能民生、服务地方发展的大旗,夯实职业教育发展之基。不断提升办学能力水平,努力办好学生满意、家长认可、社会赞誉、党政放心的优质职业教育,培育出更多“有情怀、善管理、精技术、高学历”的新时代复合型创新人才。
雅安市教育局副局长许江涛表示,雅安将继续以建设川西职业教育新高地为目标,加快推进现代职业体系建设。一是开展完善“一核两极多点支撑”职教布局体系行动;二是开展职业学校“抓落实促育人”专项行动;三是开展职业学校提质培优专项行动;四是完善职业教育技能大赛机制;五是深化产教融合,组织实施相关产教联合体、产教融合项目建设。
教育厅职业教育处处长罗亦凡表示,将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入推进产教融合,不断优化与区域发展相协调、产业布局相衔接的职业教育布局,推动职业院校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切实增强职业教育的匹配度;深入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发展,加强各学段职普融通,加强中、高、本职业教育衔接,积极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大力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建立立德树人新格局,系统推进专业、课程、教材、教师、实训基地等教学关键要素改革,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努力构建服务区域发展、支撑产业发展、推动教育对外开放的职业教育新格局。
夯实基础教育基点
更加有力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
会议指出,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新期待,要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
绵阳市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永昭表示,绵阳市将认真落实2025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聚焦重点任务,盯住主攻领域,全面梳理绵阳2025年教育工作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充分发挥中国科技城国防科技资源富集优势,推进科学教育扩面提质,健全完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机制,落实每天运动2小时工作要求,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持续扩大基础教育优质资源供给,推进高等教育提质扩容,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健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的机制,守牢守好安全底线。
宜宾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宜宾市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田贵荣表示,宜宾市将持续深化“五育并举·科学评价”改革,稳步推进全市中考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优化布局推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加快建立与人口变化、城乡融合发展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体系,进一步推动教育城乡均衡、普惠共享;以教育家精神凝心铸魂,强化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以健全职普渗透融通机制,持续赋能职业教育改革,精准对接区域技能人才需求,进一步服务地方产业发展。
德阳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周建平表示,德阳市将以落实教育强国、教育强省建设目标为总牵引,全面构建“大思政课”育人体系,推进学校美育浸润行动,落实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健全家校社协同实施劳动教育机制。推进农村初中学校布局调整,强化头雁名校建设,深化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加快建设德阳重大装备市域产教联合体,支持德阳辖区内高校高质量发展。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优化德阳“三个课堂”“德阳名师帮”免费助学课堂、“德阳市数字家长学院”等线上课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推进“未来教育家”、名师名校长、学科领军教师和“青椒培优”项目工程,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达州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邓剑说,达州市将锚定建设教育强市总目标,突出思想引领,大力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突出质量核心,强化五育并举,做实三全育人,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深入落实“双减”要求,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突出队伍根本,推动教师“三德三能三名”建设工程常态长效、人才招引再上新台阶;突出保障支撑,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突出品牌亮点,持续加强留守儿童寄宿制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三项品牌工作。
甘孜州委教育工委书记、甘孜州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樊玉良说,甘孜州将坚决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一是强根铸魂厚植根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质量。二是科学谋划夯基补短。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实施中小学校和优质示范园扩容提质工程,实施教育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完善教师激励机制,深化教师队伍建设。三是精准施策提质培优。推进学区制治理和集团化办学,规范基础教育管理,深化“校联体”建设,加强职业教育实用人才培养,提高中高考录取率。
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罗瑜说,将坚持立德树人,在提升实效性上务实功。认真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健全完善中小学议事决策制度,深入开展劳动教育和研学实践教育。坚持体系构建,在提升普惠性上谋实策。按照“学位适配人口、学校贯通学段、学区统筹资源、市县共管结合、集团共享优质”的思路,建立与人口变化相协调的教育资源统筹调配机制,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基础教育“网链共享计划”,组建“25+10”教育教学联盟,构建覆盖全省中小学的基础教育优质资源远程共享体系。坚持为民服务,在扩优提质上求实效,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特殊教育普惠融合发展。持续加强基础教育规范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厅民族教育处处长李浩说,将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开展遴选“名师金课”、万名师生互访互学等活动,有形有感有效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用好用活“校对校”帮扶、“组团式”帮扶等资源,实施定向招生就业专项计划,加快补齐民族地区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短板;根据民族地区人口结构变化优化教育资源规划布局,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间差距,帮助民族地区建好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
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处长何庆表示,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严格按照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党组工作安排,坚持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聚焦于“严”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及时根据学龄人口变化情况,着眼于“优”加强教师资源配置;加快出台我省尊师惠师具体举措,立足于“敬”营造尊师重教环境,着力建设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努力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教育强省建设添砖加瓦。
教育厅校外教育监管处处长蔡存明表示,校外教育监管处将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统筹推进“双减”,深化校外培训治理,严控学科类培训,规范非学科类培训,打击隐形变异学科类培训,引导培训机构多元化发展,努力构建良好教育生态。持续推进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办好天府家长“慧”,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推动科学育人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不断缓解家长教育焦虑。
来源:四川教育发布2025年2月24日https://mp.weixin.qq.com/s/i5F4y3yc3fvZNjsGLkMq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