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开学,我有了新书包,这要感谢蔡叔叔。”大藏乡中心校学前班的陶馨怡动情地说道。
陶馨怡家是大藏乡青坪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5口人,外公、外婆年老体弱,长期患病,需要花钱治疗。
2017年12月,从西南交通大学挂职到马尔康市大藏乡任党委副书记的蔡博,上任伊始,便帮助村民们联系销路,现金资助……在他的争取下,陶馨怡和另外两个孩子不仅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新书包,还得到了成都企业每年3600元的教育资助。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他先后联系朋友销售出村民自产的价值18000元的蜂蜜、40000余元的虫草、13000余元的牦牛。
然而,他发现有的贫困户拿到钱以后,不是拿钱来发展生产,而是喝酒打牌,有的贫困户给的越多,“等靠要”思想越严重,贫困现象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这让他意识到必须要转变帮扶思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在和乡党委领导的讨论中,“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成为了最多的话题。
深思熟虑后,他确定了在贫困群众中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的工作思路,制定出宣传引导立志,典型带动壮志的帮扶工作方案。每走访一户贫困户家庭,他都会不厌其烦地向他们宣传讲解脱贫政策,交心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在农牧民夜校上课时,注重讲述身边脱贫事迹,用典型教育带动贫困户增强脱贫意识。
依托宣传引导和农牧民夜校,大藏乡脱贫攻坚“志智双扶”取得了较大进展,贫困户脱贫增收基础日益坚实。和村民们交谈中,他发现,许多贫困产生原因在于没有文化,眼界狭窄,不愿转变生活方式,还延续着传统农耕思想,甚至影响到孩子心理的发展。从教育战线被选派出来的他,追本溯源,深入思考,决定从下一代教育为突破口,从长远着手,推进精准扶贫向纵深发展,切实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今年5月31日,来自马尔康大藏乡和松岗镇的孩子们走出大山,在他的带领下,来到西南交通大学动车磁悬浮列车国家实验室,感受科技带来的奇幻世界。“我长大了也要当工程师,研究更先进的高铁。”听到孩子们的话,他满脸欣慰。
“带孩子到成都参观学习活动是一次尝试,我们将每年从马尔康贫困地区学校中选取一部分贫困家庭学生,进行短期参观和学习,开拓孩子们的眼界,树立远大的理想。目前,他正和相关部门一起努力,与教育战线正在挂职帮扶的干部一道,促成西南交大子弟学校和松岗镇、大藏乡学校之间开展结对帮扶,通过远程心理辅导、课程辅导,补齐马尔康教育短板,力争把这项教育帮扶计划做大做强。
来源:阿坝日报2018年7月24日03版http://www.abadaily.com/abrbs/abrb/201807/24/c61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