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8至9日,西南交通大学第五期“交小苗”科学探索营在犀浦校区举办,76名8到16岁的“小小科学家”在这里展开了一场融合五感实验与AI科技的奇妙探险。
8日上午9:00,开营仪式在犀浦校区学生创新实践中心举行。活动设置“科技强国”实践、“智慧传承”思维和“五感探秘”体验三大板块。在为期两天的活动中,小营员们分组体验了激光切割技术、AI创客作品制作、数学思维游戏挑战等特色项目。
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的冯果、唐静老师带来“感官奇妙派对”,让犀浦校区五号教学楼5501教室瞬间沸腾。在“暗箱摸宝”环节,有参与的小朋友闭着眼睛惊呼:“尖尖的肯定是狮子!”结果掏出一只猎犬,引得同伴大笑。更刺激的是旋转游戏,小营员们先是进行“大象鼻子转圈游戏”,每个孩子旋转10圈后,然后再歪歪扭扭地穿越“S”形障碍通道,孩子们感到新奇有趣。有的孩子直接“撞墙”却兴奋大喊:“就像在太空漫步!”
学生创新实践中心的实验室里,孩子们正创造属于自己的AI伙伴。一个孩子成功组装出能应答的智能机器人,当“小智”用机械声说出“交大你好”时,整个小组欢呼雀跃。特别设计的触摸开关让机器人能“感知”互动,有孩子得意地向家长演示:“这是我的电子宠物!”

在数学思维挑战区,KEVA积木的碰撞声此起彼伏。14岁的李可为团队耗时半个多小时,用300多片木条搭建出2米高的积木,现场响起热烈欢呼。“每个角度都是完美三角形!”带队的班主任陈俊帆看到孩子们使用牙签做棱,搭建出点线面结合的柏拉图多面体和十二角星几何模型时惊叹道。同样的一片结构件,孩子们在探索中尝试不同的模式,搭出了完美的达芬奇穹顶。不仅如此,孩子们结成小组玩数学桌游“拉密”和“角斗士”,在团队游戏中运用集合、数序、运算和路径规划的数学思维,更有挑战大脑极限的四层三角垛立体拼图,在不断尝试中享受数学的独特魅力。

最治愈的环节当属“香薰沙画蜡烛”制作。“交小苗”们将薰衣草、甜橙精油与彩沙层层叠加,孩子们创作的“星空蜡烛”在熄灭灯光后,烛光映照出沙粒中的荧光颗粒,宛如微型银河。“这是科学也是艺术。”心理中心王草解读道,“他们在调配香薰沙画蜡烛时,其实在学习分子扩散原理,同时也在感受沉浸式心流体验。”
9日下午,结营证书颁发仪式温馨举行。活动结束后,家长微信群被孩子们的探索照片刷屏,家长们反馈,“这些体验比游戏更有成就感!”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的暑期生活,更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据悉,“交小苗”科学探索营自2019年创办以来,已累计服务600余名教职工子女。该项目通过整合学校优质科研资源和教学资源,将专业实验室转化为科普教育基地,为教职工子女提供特色科技体验,已成为学校服务教职工的重要品牌活动。校工会相关负责同志表示,“我们在孩子心里播下的不仅是科学种子,更是敢想敢做的勇气”。学校未来将继续优化活动内容,为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提供更多实践平台。
活动由校工会、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校团委、学生创新实践中心(创新创业学院)、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协办,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承办。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出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