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庭铭 本报记者 江芸涵
6月2日清晨,西南交通大学的校园渐渐热闹起来。8点30分,一个穿着白衬衣,戴着黑框眼镜的小个子老师已经在综合楼707室筹备起下午的“两学一做”学习会工作。他就是西南交大纪委办公室综合科科长杨育鸿。
“做我们老师的,最欣慰的事情就是看到学生健康成长。”这是杨育鸿在接受采访时,反复提及的一句话。别看他现在是纪委办公室综合科科长,以前可是不折不扣的“孩子王”。从教12年,他先后获得“四川省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指导老师”“成都‘一专多能’优秀青年教师”“西南交通大学优秀学生工作者”等10多项校级以上荣誉。
作为西南交大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的学生,杨育鸿2004年毕业后选择留校参加学生工作。“当时就有同学笑言,你这个可是放弃了最能赚钱的行业,选择了一个最不能赚钱的工作。”可杨育鸿说,“因为我喜欢这个工作啊,我喜欢和学生们在一起的感觉。”
刚当上辅导员,在给学生做入学心理测试时,杨育鸿发现一名来自重庆山区的学生由于家庭因素,有严重的心理问题。“你既要关注他,又不能让他感到自尊心受到伤害、做出极端的行为,这就是一个双难的问题。”后来几经摸索,杨育鸿找到一个办法,就是经常和那个学生聊天,了解他的思想情况。“我和他在一起的时间,比和我女朋友在一起的时间都还多。到最后,我女朋友都有些吃醋了。”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杨育鸿认为,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还要关注他们的精神面貌。“这主要是反映在学生的评奖评优上,一个小小的工作失误对于我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学生来说那就可意味着一年的努力付诸东流。”
2006年底,刚从辅导员岗位调到学生工作处的杨育鸿就遇到一件棘手的事情。学校急需要评奖评优的材料,但是当时的评奖评优系统没有现在完善,无法进行电脑操作,他只能带着学生进行手工统计。“那时学生的评定材料很混乱,从内容到格式都有缺失,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时隔9年,杨育鸿仍记忆犹新,“我们面对的是3堆,每堆有十几厘米高的材料,而且还要保证不能出错。”“最后,为了第二天能够按时交接,我们一直弄到凌晨2点。”
从教12年,杨育鸿最自豪的是改进了学生处的网站。“自从网站建好,同学们再也不用为了弄一个评奖评优的材料来回奔波,我们也再不用为了弄材料加班加点。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还提升了我们的工作效率。”
别看现在这个网站可以支撑12个业务子系统和14个独立外网,杨育鸿刚刚接手时,它仅仅是一个只能发布新闻和通知的网站。“当时为了弄这个网站,我除了上班、吃饭和睡觉,其余时间基本上都是和程序人员在一起。光网站的规划书,我就写了100多页。”
学生一届一届的毕业,校园一年一年的翻新,唯一不变的是杨育鸿对学生的关心。“老师说的话、做的事,可能会影响学生一辈子。虽然对老师来说,学生不过只是几十分之一。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老师就是百分之百。一定要正确引导学生,助力他们健康成长。”
来源:四川日报 2016年06月06日 链接:http://http://sichuandaily.scol.com.cn/2016/06/06/201606066135539398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