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媒体交大 >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媒体交大 > 正文

【四川日报】3分钟演讲引发“车轮上的大讨论”

来源:四川日报 日期:2016/10/31 09:52:00 点击数:

时间紧,留给康凯宁的时间只有3分钟。

10月30日下午1点半,参加首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高峰会议的近百位代表乘坐大巴出发,去调研科技成果转化、军民融合等情况。计划点位有三个:西南交大、九洲集团和29基地,因为后两个点位在绵阳,预留给西南交大的时间不多。

“这个改革的核心是将职务发明成果的国家所有改变为国家、职务发明人共同所有,以产权来激励职务发明人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共享专利权的比例是3:7,职务发明人或其团队占‘7’。”在西南交大相关负责人介绍完相关的轨道交通实验室后,该校国家大学科技园副总经理康凯宁接过话筒,用仅剩的3分钟时间,介绍了西南交大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

康凯宁用快语速报出了一组数据:从今年1月正式启动改革到现在,已有超过120项职务发明专利完成分割确权;今年内,该校教授团队与学校、投资者组建的高科技创业公司已有7家。

就是这短短3分钟,在从成都到绵阳的中巴车内,引发了一场持续近一个小时的热烈讨论。

而原本这段时间,很多人是会用来打盹的。

点赞:西南交大“胆子大”

因为停留时间短,离开西南交大时,代表们都拿到一份西南交大提供的材料,是关于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具体操作办法及成效。“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石家庄、保定、廊坊三地正在联手做一份非常重要的方案,我们回去要好好讨论一下西南交大的这个改革。”来自石家庄市发改委的一位代表忍不住说,目前,大量高校的职务科技成果都处于“沉睡”状态,“西南交大的做法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学习”。

同样感到迫切的还有来自保定市的代表。“来之前,我刚刚跟我们当地高校老师交流过,他们对于在现行体制下推动职务科技成果转化这件事没有多大热情。”该代表认为,西南交大的改革,正在对成都市和四川省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轨道交通产业,形成极大的助力,“保定有汽车制造、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三大支柱产业,但我们当地高校的职务科技成果还在‘沉睡’。”

来自天津市发改委的一位代表分析,职务科技成果过去完全为国家所有,放在过去没有多大问题,但在国家将创新提到如此高位置的当下,就变成了一个“瓶颈”。在他看来,在这个领域的改革,“‘胆子大’的西南交大成效就非常明显。”

心声:大步走,担心被“遏制”

“步子迈得很大”是普遍评语,但大多数代表吐露的下一步计划都是“学习”“观望”,很少提到“借鉴”“复制”。

审慎的态度,不无原因。

“2013年,湖北曾经出台了‘科技十条’,当时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但我们自己很清楚,我们规避了最难解决的所有权问题。”湖北省科技厅法规处处长王慧萍坦率地说。

难解决的原因在于《专利法》的相关条款。另一位代表透露,关于职务科技成果的改革,其实他所在的北京某高校近年来“一直都在‘闷声搞’”,但是不敢声张,因为只要《专利法》相关内容没有修改,这就是一件头疼的事情——怕一声张反而引来“遏制”。

担心的不只一人,车上,很多人也表达了同样的心态。

期待:大家一呼百应

仔细看完西南交大提供的材料后,一位来自高校的代表惊讶于西南交大“跨了这么大一步后也没被怎么样。”“这也给了我们学校继续改革的信心。”

中国科协创新战略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董阳认为,“没被怎么样”,源于“民心所向”。

“现在全国各地,特别是北京、上海、广州等科技资源聚集度高的地方,都在搞类似的改革,只是西南交大的力度更大。”董阳分析,“小步快跑”式改革难以达到“由下至上,倒逼改革”的作用,“西南交大选择了‘大步走’,在冒着被遏制风险的同时,也为自己创造了成功推进的机遇。现在,西南交大已经喊出了第一嗓子,接下来就是一呼百应了。”

王慧萍对此持相同的态度:“西南交大的改革,很可能将引领着全国在几年内有较大突破。”

据康凯宁介绍,目前,西南交大正在积极跟国家知识产权局等沟通,希望联合推动修订《专利法》相关条款。

“呲”一声刹车响,不知不觉,绵阳到了,但改革的车轮一旦启动,恐怕就不会刹车了……

来源:《四川日报》10月31日07版http://sichuandaily.scol.com.cn/2016/10/31/20161031631103932918.htm

 



作者:冉倩婷     责任编辑:蔡京君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