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对环境、资源、交通拥堵带来哪些正收益?轨道交通创新又有什么必要性?轨道交通材料和结构与噪声有着怎样的关联?今日上午,由欧洲铁路协会、欧洲轮对协会主办,西南交通大学承办的第十八届国际轮对大会(IWC)在蓉举行。会议邀请到国内外轮对领域的多名院士、专家、知名学者围绕“轮对技术创新驱动移动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作主题报告,并对轮对疲劳分析、缺陷预防及轮轨关系、可持续发展的轮对未来新技术等技术专题展开研讨,旨在推进铁路轮对材料特性、制造工艺、检测技术、运用维护管理等方面的发展,为本领域专家、学者和企业提供理论研究、技术交流和成果展示的平台。
“西南交通大学是中国第一所铁路高等院校,并长期致力于中国轨道交通发展,瞄准世界铁路发展前沿,与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中车以及国际铁路联盟等都有密切的合作关系。”开幕式上,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向与会人员介绍道,西南交大作为中国高校土木、交通、矿冶的发源地,推进“人才强校、国际化、数字化”三大战略,实施了“工科巅峰、理科振兴、文科繁荣、生命跨越”四大计划,共建立8个“国字号”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平台,构建了“沈氏理论”和“翟孙模型”等铁路大系统动力学基础研究体系,为中国轨道交通和铁路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据了解,创立于1963年的国际轮对大会,每三年举办一次,以推动轮对领域技术进步为宗旨,是世界范围内影响力最大的技术交流盛会。此次大会是第十八届,又是时隔十八年后中国第二次承办该国际会议。
来源:成都日报“锦观”客户端2016年11月9日
链接:http://appuser.people.com.cn/share/?itemid=1914442556703744&pjcode=2_2015_03_26&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