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会见中外记者,介绍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和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情况。习近平指出,会晤期间,各国领导人一致认为应该打造“金砖+”合作模式,携手走出一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实现各国共同发展注入更多正能量。
在传统金砖合作开放包容的合作机制基础上,“金砖+”丰富了金砖国家合作内涵,成为了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平台。而“一带一路”倡议则是由沿线国家通过推动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共同打造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和“金砖+”的有机互补,成为了推动南北合作的重要桥梁。
《金砖国家与全球秩序的未来》一书的作者——巴西瓦加斯基金会国际关系专家奥利弗·施廷克尔3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一带一路”和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相辅相成,二者目标相近、关注点相似,并将促进各国互联互通,消除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
“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与“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的相互促进,将推动全球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本书是第一部对金砖国家合作历史进行完整和系统梳理的学术著作。作者通过详尽的文献资料和广泛的访谈,对金砖国家合作的历史演变进行实证分析,细致地论述了“金砖国家”概念的起源、金砖国家合作的制度化进程及其对全球秩序的影响等方面内容。本书提供了金砖国家内部活动的详细编年资料,涉及领导人峰会和其他相关会议等。这些资料也为其他学者研究和理解金砖国家提供了参考。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新时期中国政府借由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概念勾勒的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发展新图景,具有重要的国际政治经济意义。作为国内外关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首部学术专著,本书以政治经济学为主要研究路径,通过纵向与横向的双重比较视角,对“一带一路”的战略谋划、建设动态、风险因应等作了较全面系统的论述,初步建立了关于这一战略构想的分析框架。对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中国区域发展和对外合作的趋势、深化对内政和外交互动关系的理解、增进对不同时期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演变的认识、评估该发展战略所涉及的宗教因素,探索建立与各相关国家的政治互信和利益协调机制,以及引发对古代丝绸之路盛衰的再思考等,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是一本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优秀著作,代表着青年一代学者对国家大战略的理解、支持与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影响着中国的外交与经济,而且与沿线各国普通老百姓的民生息息相关。除却理论探讨,作者更多地以丰富的史料与案例研究,勾勒出一幅更加立体的“一带一路”建设图景。青年学者邹磊自2011年起,便着手新丝绸之路的研究,在出版关于“一带一路”的专著之后,时常下基层切身体验“一带一路”建设的各方行动以及所遇到的挑战。因此除了理论性的解答如何理解“一带一路”的战略考量、建设思路、风险与前景,本书还生动呈现了沿线国家的民营企业和普通人如何参与“一带一路”,各自将迎来哪些机遇。
《纵横“一带一路”—— 中国高铁全球战略》是社科领域第一本关于中国高铁的理论读本。作者是中国高铁权威研发重镇西南交大校长徐飞。
本书在全球视域下审视中国高铁的成功实践,重点探讨“一带一路”建设框架下中国高铁“走出去”国家战略,从国际经济、外交政治、文化与文明等多个维度,全面探讨中国高铁的全球战略价值,深刻阐述高铁在构建“一带一路”国际经济合作骨架、开启“高铁外交”新时代、再造“地缘政治”新版图、重塑世界金融新秩序、重构“新陆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的重大意义。并对高铁时代背景下的大学担当、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等关乎高铁未来发展的焦点问题作了论述与展望。
本书是有关”一带一路“各方面研究的论文集,共收取30篇文章,分为”一带一路“的观念与愿景、理论视野、战略分析、陆上丝路、海上丝路、实施路径六个部分,对”一带一路“的观念进行了全景式分析,具有一定的学术和社会价值。
本书试图在回顾金砖合作历程的基础上,从国际关系中政治经济互动的角度来探讨金砖合作的动力、金砖合作的定位和金砖合作的未来走向。
来源: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9月5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NzgyNjAxOA==&mid=2650952988&idx=1&sn=aa8e1c23fd0b3940a1c1f020f8b91903&chksm=84bae791b3cd6e875c1e6c493b35530c2aca0c02db585b28459996eb0ac44b9eba554940264d&mpshare=1&scene=1&srcid=09057Jj9KJk9Yaj0U8D5HuUI#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