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媒体交大 > 正文

四川在线:中国高铁时速有着更广阔的科学发展空间

来源:四川在线 日期:2011/05/21 10:21:03 点击数:

前不久的“高铁降速”消息引人关注,为什么不能继续以每小时350公里运行高铁?在5月20日举行的第七届西部科学论坛上,沈志云针对此问题,给出了答案:“一是UIC(国际铁路联盟)没有每小时350公里的技术标准。另外一方面,信息化程度不够,无法事先提供某趟高速列车关于安全的准确信息,乘客不知道安全到什么程度,心中无数。”《成都晚报》5月21日 

  沈志云(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教授,机车车辆专家)认为,中国高铁当前面临的一大任务是完善第三代高铁技术,在充分科学论证基础上,制定高铁每小时350公里的技术国际标准;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高铁列车每小时350公里运行安全的实时监控。“中国最高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已经跑了2亿多公里,已经运送了4亿人,三年没有出任何安全事故。”“现在已经试验到时速520公里了,下一目标是时速600公里。”沈志云认为“科学研究不能靠起哄,时速为400~600公里的真空管道都还没开始研制,哪来1000公里甚至更高。科学研究是一环扣一环的,不能搞虚假的东西。”(有媒体报道称有部门正在研制时速1000公里甚至2万公里的真空磁悬浮列车)。“我很遗憾地告诉你,按照当前的条件,时速超过400公里的高速列车几乎不可能实现商业营运。这是因为时速超过400公里之后,列车的能耗和对环境的破坏将大大增加,导致它根本无法实现商业运营。”(有记者问时速超过500公里的高速列车何时才能投入商业营运)。制定标准的话语权实际上代表了一个国家在这项技术方面的地位,目前高速铁路的标准都是国际铁路联盟制定的,只有时速300公里的技术标准,没有300公里以上的,对于这个标准,我们没有参与,所以谈不上有话语权。制定国际公认的时速350公里的技术标准,已经启动很久了,但到现在还没有结果,因为各国没有运行业绩,没有哪一个国家有这个运行业绩。中国最高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已经跑了2亿多公里,已经运送了4亿人,三年没有出任何安全事故,这个是实实在在的业绩,所谓的引领世界,要制定时速350公里的技术标准的话,必须是中国说了算,只有中国有这个业绩。由政府统筹,我们用5-7年时间走过了人家40年的道路,比如日本,轨道的限制让其高铁的速度由最开始的时速360公里降到320公里。而我们是一张白纸,路是新修建的,车也是新的,自己完全可以按照一个新的科学体系规定各个方面的要求,这些要求的规定从实践的情况来看是合理的。 

  京沪高铁枣庄至蚌埠间的先导段做试验,设计时速380公里,试验最高时速达到486.1公里。通过实践现在看来是很成功的,350公里是没有问题的,但这个仅仅只能说我们跑到了350公里,有关科学研究和论证还不够,将来能不能安全地继续跑下去?只有在进行严格的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标准,并按照标准执行。按照国际惯例,可以跑到时速350公里,但我们按照300公里跑,是稳妥的,现在先按照时速300公里跑,但迟早是要回到350公里。现在已经试验到时速520公里了,下一目标是时速600公里,不过,在试验台上的600公里并不代表在路上跑600公里,因为要论证400公里以下的安全性,试验就必须跑到500公里,通俗地讲就是研究其基本规律,进行科学论证。所有标准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高质量、高安全地运行,充分的科学论证还需要做更加大量的基础研究。 

  通读 《院士称高铁试验最高时速520公里目标600公里》的新闻,通过记者的提问,两院院士沈志云利用科学、翔实的资料对中国高铁科学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宝贵经验,足可以证明中国高铁还在进一步向前发展,高铁时速有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关部门正在利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国际标准。我国高铁降速、降价,引起了社会、以及国际广泛关注。中国高铁是不是不安全了?高铁建设是不是不发展了?针对这些问题,两院院士沈志云说的很清楚,中国最高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已经跑了2亿多公里,已经运送了4亿人,三年没有出任何安全事故,这个是实实在在的业绩。 

  但是,高铁开行350公里的速度以后,会出现车轮在这种快速度飞跑下会很滑,惯性也增大,需要更大的马达和大幅度增加电力来支撑运行。无形中轨道损耗也会比较大,更需要每日检查、养护和维修的铁路运输设备的费用支出会大大增加。如果高铁速度稍微降一下,肯定会减少更多各方面的经济成本支出,安全系数也有大大的保障,稍微降一下是利大于弊。高铁速度飞快,由于票价过高的原因,特别是许多农民工、学校学生、低收入者买不起高铁票,高铁并没有得到市场和乘客的认可,也容易陷入跑得越快亏得越多的局面。为此,铁道部部长盛光祖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现有高铁也会适当降速,并提供多种票价选择,并开行三种速度等级混合运行,多种票价和开行模式满足不同群体需求,实行客货混运,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轨道资源,更关键是以人为本,让人民出行方便、价格适中、满足人民需求才是铁路科学发展观方向。这些意味着,铁路既要追求速度、安全,更要追求与中国国情尤其是民众消费水平相“匹配”,这就是中国高铁降速的关键之所在。当然,对于一些高铁线路运营初期将适当调速运行,但京津城际铁路仍将保持350公里时速,这是铁道部政治部副主任、宣传部长、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先生5月9日下午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时透露的,中国高铁时速还在继续研究、向前发展,对包括速度、安全、平稳性等主要指标在内的高速技术,仍将不断追求和完善。 

  铁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大众化的交通工具。高铁具有低碳、节能、安全,受雨雪雾等自然环境影响最小的特性和优势,加快城市铁路建设是顺应了科学发展的时代趋势。按照铁道部“十二五”规划的发展目标是:铁路新线投产总规模控制在3万公里,“十二五”末全国铁路运营里程将由现在的9.1万公里增加到12万公里左右。其中,快速铁路4.5万公里左右,西部地区铁路5万公里左右,复线率和电化率分别达到50%和60%以上。按照这个规模,“十二五”期间将安排基建投资2.8万亿元。随着铁路网络运营化规模逐步形成,旅客购票、刷卡等出行也越来越方便、快捷。铁路火车轨道就像是一条条血脉,把原来一个个相邻的城市连接成整体,人们的出行也将会变得更加快捷、舒适,人们生活会越来越美好。铁路部门也将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保持铁路建设良好势头的要求,按照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满意的原则,把握需求与可能,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科学安排“十二五”中国铁路未来发展,必然是又好又快、健康、安全大步朝前走。

来源:http://comment.scol.com.cn/html/2011/05/011008_863590.shtml

责任编辑:阮琦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