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媒体交大 > 正文

成都日报:交通先行 成都是撬动西部的“支点”

来源:成都日报 日期:2012/03/14 15:26:59 点击数:

加速成都融入全球经济圈,首当其冲的,当是交通先行,紧随成都国际化、现代化之路,交通如何更高效地缩短成都与世界的距离?构建怎样的交通体系能让城市之间的距离更为便捷?在市科技顾问团启动“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 助推‘交通先行’战略咨询研讨会”上,两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教授沈志云,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单连龙,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校长、教授周定文,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交通工程系主任、教授蒋阳升等国内专家智囊聚首成都,共同勾勒成都连接世界之路。

“交通先行”的两大循环

“终端”变“枢纽”

规划先行融入城市内外循环

“交通先行纳入‘五大兴市战略’,体现的不仅是成都在交通路径规划的眼光,还有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城市高度,交通体系的构建,能通过时间来缩短空间的距离。”深谙成都交通体系构建的沈志云院士,对“交通先行”的兴市战略非常认可,在他看来,随着全国第四个区域物流中心的构建,成都的立体交通体系正在让成都从以往的西部交通“终端”变为“枢纽”,大幅提速成都对外开放的速度。

沈志云院士从成都交通体系内循环与外循环两方面分析了成都的交通体系构建。对于交通“内循环”构建,他非常认可轨道交通纳入天府新区交通体系的建设规划思路,“全球发达城市的市域交通体系中,轨道交通承担的运输量一般都占45%左右比例,以日本东京为例,轨道交通的比例达到了60%,上海约40%,在天府新区规划中,轨道交通成为大量公共交通出行的载体,这样的建设思路符合产城一体的规划,也符合全球发达城市交通体系建设的趋势。”

在交通“外循环”构建体系中,沈志云建议除了航空枢纽的建设,还应把更多的力量放在铁路路网建设上,“‘蓉新欧’五定班列的开通,打通了成都电子信息产品出川进入欧洲市场的通道,一条铁路与一个产业构建变得休戚相关,这就是铁路交通体系的重要性,从整个全球布局分析,成都在直达欧洲等地区的铁路网络构建甚至比沿海城市都有绝对优势。”沈志云分析,构建一个世界级的交通枢纽,航空、铁路等立体构建的均衡联动推进是必然,而成都的交通体系构建,应更多地注重不同交通载体之间的衔接与整合,比如如何让国际物流更好地在一个区域实现“零距离”转运,市域内交通如何以人为本地实现“零空间”换乘,这对于成都打造以人为本的城市交通体系,以及构建全国第四个区域物流中心都具有提速的效用。

“交通先行”的全国坐标

国家综合运输网络规划

成都成为撬动西部的战略支点

“此次来成都之前,我了解了成都‘交通先行’的战略以及未来规划,看到了成都城市发展的决心与眼光,对任何一个区域来说,交通不先行规划建设,通道不打开,就直接成为对外经济、社会、文化各领域的隔离,一旦打开,则成为快速通道。”参与国家“十二五”交通运输规划的单连龙分析,成都构建全国区域物流中心的意义,不仅在于带动四川对外开放的程度,同时,对于引领整个西部更快更好融入全国综合运输体系,都具有不可小视的牵引力。

“国家构建‘五纵五横’的综合运输大通道,成都将作为西部核心节点,将在国家‘十二五’综合运输网络规划中得到更大力度的显现,成为撬动西部的战略支点。”单连龙从国家战略规划角度分析,成都作为全国综合交通枢纽之一,要更好地承担起“枢纽”作用,其规划视角不仅要体现牵引西部,还要加速规划高速公路、城际高速铁路等通道,连接东部、南部,辐射中部,同时,在客运枢纽建设上,更好地考虑铁路客量、民航机场的衔接与布局,适时对公路客站、公交客站、轨道交通甚至航空体系的不同枢纽资源进行整合,构成客运枢纽网络布局的合理化、集约化。

同时,在国际通道构建上,单连龙分析,建设国际化城市,交通是最基础的支撑,成都国际交通体系构建上,可考虑构建多部门联合规划办公机制,将经济、产业部门与交通部门的规划进行有预见、可适应的通道规划,结合成都“产业倍增”战略,对全球经济发展进行提前分析与规划,同步构建适合产业全球化的交通体系,构建从陆路到“天路”的立体格局。此外,在城市交通体系构建上,单连龙分析,人口向大城市集中已成趋势,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应更多注重城际之间的连接,比如成都一圈层与二、三圈层可考虑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建设,这样对于繁荣市域经济,加速密集居住区、办公区、经济区的连接,缓解“大城市病”都是很好的对症“药方”。

“交通先行”的科技支撑

用好电子信息的成都优势

给成都交通体系插上科技“芯片”

“信息技术与交通的融合已成趋势,在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的信息技术,以及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的创新力与聚集力,让成都有能力成为支撑中国交通信息体系构建的科技‘芯片’。”蒋阳升教授分析,智能化、信息化技术与交通体系的融合,从很大程度提高了综合交通枢纽的速度,“举个例子,二环路‘双快’方案的推进,信息技术将从很大程度上‘提速’方案的施行,而从交通枢纽的调度、运行、管理、分析等综合领域,智能化、信息化也是不可或缺的。”基于此,蒋阳升建议,基于成都密集的高校、企业、院所科研资源以及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范围的影响力,可在项目招引方向上,细分产业领域,加速交通智能化信息化产业领域的内培、外引力度,同时,通过抱团整合方式,通过国家和地方联合创新平台建设,助推成都成为国内智能化、信息化交通体系的创新核心区域,这样的路径,不仅能带动“产业倍增”战略的产业提升,同时,本地产业也能更好地服务于“产城一体”的建设。

对于智能化信息化技术融合交通体系的命题,电子科技大学通讯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陈智也表达了相似的看法,在他看来,交通体系规划建设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应更早地纳入交通规划的前端,通过科学的状态监控、交通参与信息等采集,为“交通先行”战略提供更科学、客观的前置分析,这样一来,能更有效地确保“建了跑道也有充足的飞机起降”。 

来源:成都日报3月13日http://www.cdrb.com.cn/html/2012-03/13/content_1527796.htm

作者:缪琴     责任编辑:蔡京君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