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5月21日讯(施富强)“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做为实现中国梦的战略思想高瞻远瞩,“科技兴安”为战略思想注入了灵魂。构建安全保障型社会进一步明确了战略目标、战略原则和战略规划,学习十八大精神,研究安全建设、安全保障,从战略上讲,就是要深化战略体系,提出战略举措,制定主导战术,这是时代赋予安全科技工作者的使命。
一、安全生产战略与主导战术
近年来,“一千推”、“一百推”、“四个一批”、标准化建设、隐患排查、能力建设、信息化建设、应急保障建设等工作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这也是各级各部门积极响应“科技兴安”主体战略的战术措施。但由于缺乏对相互间关系的系统认识和总体协调,在持续推进中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总结这几年的经验,应当确定主导战术和主攻方向,抓住本质,统领全局。
(一)“纲”、“目”结合的主导战术
针对目前安全生产现实,应当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确定“以提高监管监察能力为纲,扎实推进标准化建设为目”的主导战术,并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以应急救援建设为保障,形成全面、系统的战略战术体系。安全监管监察能力建设是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着力点,是适应高速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要求,是安全监管监察落实到操作层面的重要抓手。标准化建设是工业化发展的充要条件,是社会生产力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科学支撑。
安全监管监察能力建设是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协同提高,涉及国家、省、市(州)、县(区)、镇(乡)各级主体的统筹。需要以点带面、统一规划示范与普及;需要抓住“共性”,突出“个性”,多快好省地扎实推进。提高监管监察能力的长远意义在于同步提高企业安全生产自控能力。在技术层面深化服务内涵,帮助企业建立符合自身特性、满足行业共性的企业标准。这个标准应融合安全技术、隐患排查、应急处置和协同管理等要素。在监管层面上,督导企业完善组织保障、投资保障和常态管控。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包含两大体系:一是生产企业的标准化建设,二是行政监管的标准化建设。两者互为支撑,相互促进,缺一不可。行政管理的惯性在于要求被管对象按统一的标准化体系运行,而没有把自己的履职过程纳入标准化体系运行之中。形象地说,学校若没有教学大纲、规范的教材,教师队伍必然出现参差不齐的普遍现象,学生们的差距必然加大;教师履职过程没有受到严格的管理,培养出的学生就不能保证达到普遍意义上的素质。
(二)信息化的支撑作用
信息化建设要围绕能力建设、标准化建设和风险掌控为要务,摒弃狭义的重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能的思想。否则,像建设高速公路及其收费站那样,只重视流量和收费,必然导致信息网络的浪费、闭塞,系统的瘫痪。因此,信息化建设整体上要满足分级、分层、分权限掌控要求,要解决监管监察信息横向收敛、纵向闭环的基本功能,才能有效地实现责任跟踪,实现科学的过程控制,达到各项工作落实到操作层面的目的。四川省安科院研发的“一机全”、“一卡全”就是通过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将各部门、各职能的信息共享,各时段的工作相互衔接;对企业的状态、从业者的状态与监管过程进行实时、动态梳理,从而实现“横向收敛、纵向闭环”的管理模式。
(三)应急救援的保障作用
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已经成为公共安全的重要部分,社会关注度高,责任重大。“5.12”、“4.14”和“4.20”抗震救灾已展示出专业化救援队伍的重要意义,应当从国家层面上系统规划,统筹建设,全面提高。安全生产的应急体系是相对出场最频繁、应对专业技术层面最复杂的、工作环境最恶劣、人员及组织保障最为弱小的群体,这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应当从国家战略角度充分认识它的作用,给予合理的地位,才能实现健康成长。
二、五大理念的转变
(一)模式示范重于技术示范,示范要有创建“特区”的价值理念
安全生产管理是系统工程,现阶段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认识问题。单纯的技术示范、标准化示范、行业示范不具备广普性,已不能满足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深圳特区的建设,不仅是表面上现代化城市的展现,也不仅是各项政策、体制、机制的创新,其核心价值在于统一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广泛地消除了争论和争议,把理论探讨付诸到了实践与建设。“科技兴安”战略实施,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允许我们探讨、徘徊,而迫切需要我们拿出建设“特区”的勇气,打造具有典型特征的、立体的、系统的安全生产示范县(区)。以安全发展战略为指导,部署主导战术主张,协同支撑体系和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地方党政组织的作用,大胆探索出一条“理念→模式→机制→体制”循环推进的创新之路。
四川省安科院在四川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的统一部署下,选择以矿山企业为主要经济模式的米易县,以创新工业园区为主要特征的新津县和以都市建设为主体的锦江区为示范,研究“科技兴安”的新模式,探索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新机制。
(二)安全科技产业是“科技兴安”的主力军
“科技兴安”不是表现在大量“百度型论文”和“百度型成果”之上,也不是表现在推广概念产品的形式上,而是要立足于创造出吸引社会力量、社会优势资源,以专业化、工业化、规模化的姿态自觉进入安全生产科技领域的政策和市场环境,为全社会创建、培育、扶持公平公正的安全产业经济链。早期安全科技产业不易摒弃农耕经济意识的束缚,往往以几项技术做起步,以行业准入为机遇,开展作坊式的制造。缺乏工业体系的价值理念和管理模式,产品质量不稳定、服务不健全、难以成为商品,必然影响安全科技的成长历程。
我们应当大力提倡、鼓励安全生产科研机构把工作重点放在政策与科技互动的创新模式上来,把社会的需求转化为数学模型和功能样机,联合专业化优秀企业接励开展产品研发与商品服务,引导科技产业走向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四川省安科院就是秉承这样的理念,与四川九洲电器集团共建产、学、研、用共享的发展平台,共同打造安全科技主力军。
(三)“管”“控”分离,和谐监管
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的职责在于“管”,企业的责任在于“控”。行政管理的目标是提高企业依法依规开展生产经营的自觉性和不断提高控制风险的能力。长期以来,管控不分,责任不明,政府为企业包办得太多,转嫁风险、推卸责任的意识太普遍,在不自觉中培养了企业的依赖性、寄生性和非法违法意识,同时滋生了腐败。也许用“子不孝,父之过”来形容不太贴切,但至少可以表现出封建意识的潜移默化,几千年的文化是基因,需要有序变异而逐渐适应新环境。
建立在信息化基础之上的行政管理体系,把法律、法规、要求转化为我们行政作为的工作标准。管什么就跟踪什么过程,追求什么结果,考核什么成效,究其什么责任,以此培育体系,培养干部,服务社会。“管”要创新,“控”也要创新。“管”的创新重在依法、依规的刚性制度、贵在科学的过程控制和弹性极少的量裁准则;“控”的创新重在成效,贵在科学、经济的控制方法和诊断—分析—设计—治理(DADT)的拟人化管理。安全生产的和谐监管必将是建立在“管”、“控”科学分离基础之上的依法行政。
(四)管制、共治与自治
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工作起步的前十年,正是中国经济不惜代价追求高速发展指标的成长初期,在缺乏充要条件的特定历史时期,以“管制”为主要特征的行政模式,实现了国家安全生产形势的明显好转,建立并完善了法律法规体系和前置服务、行政监管、依法监察、应急救援等综合管理格局,为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创造了条件。
为了实现2020年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的战略目标,这十年困难更多,压力更大,时空十分紧迫。加快建设以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为主,各级政府、企业、社会力量“共治”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是体制创新的迫切需求。即探索、示范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府监管、企业主控、社会制约的共治体制,并以立法的形式加以完善是政府工作的重点。所以,实现持续稳定好转的标志,是建成有效的安全生产“共治”体制。与此同时,加快安全文化体系建设,因为,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根本性好转的显著特点之一是“自治”。标准化的根本成效在于企业达到企业标准。
(五)安全文化理念的转变
文化是人类积累知识、传承知识、掌控风险的基本要素。与其说是人类统治了世界,不如说是人类文化统治了世界。安全与健康是人类生存的永恒主题,控制物的状态、规范人的行为、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是保障安全的重要手段。人们的行为意识极大地依赖着所掌握的知识和制度约束。安全知识历来都以常识的形式向大众普及,安全教育作为文化教育的基础内容,应当纳入基础教育、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等各个教育环节。这样,培养出的工程师才具备设计标的外观、功能的同时,自觉地融入安全设计;培养出的政治家、经济学家才能在政策的研究中自觉融入安全理念;培养出的全民意识才有安全生活与生产的自觉性。
在目前缺乏基础与学历安全教育的背景下,依靠互联网,建设安全科普网,使安全常识伴随着安全理念、安全文化从网络进入家庭,从家庭走进社区,从社区走向社会,从社会渗入岗位,形成安全文化教育、专业教育、操作技能教育三位一体的长效体系,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才具备实现的条件。
三、安全科技工作的系统思考
安全科技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解决政策与科技的互动、科研与产业的互动、研发与示范的互动、学科与创新的互动等四个层面的问题,进而建成系统的、有机的发展模式。政策与科研的互动,重点研究社会与政策的需求和科技的支撑,也就是将需求转换为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并研发出功能性样体,这是安全生产科学研究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引领安全科技发展的创新活动;科研与产业的互动,着重解决科学研究与行业生产企业的需求和科学研究引导安全产业的发展两方面问题,要依靠科技进步,满足行业发展,促进安全产业走工业化的创新;研发与示范互动,要秉承务实、求实的态度,通过示范去伪存真,删繁就简,实现设计、工艺、制造、检验、维护完整的标准化运作模式;学科与创新的互动,既要丰富安全学科的内涵,提高社会对安全科学的系统认知度,又要围绕安全核心理念博采众长,加快二级学科的体系建设。以研究灾变机理,赋予科学灵魂,夯实科研基础;以“人、机、物、法、环”的辩证关系,“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为风险标的建立起科学的健康档案,推动全寿命期的诊断—分析—设计—治理(DADT)循环保健工程,让安全科学服务于各行各业。
四、四川省安全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多点多级”经济大发展战略,安监工作未雨绸缪,将面临空前的挑战。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推进,西部省份不可避免的引进让安监人、环保人揪心的项目。怎样应对现实,我认为:一是牢牢抓住“三同时”,科学丰富“三同时”。即与时俱进地将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重大危险源测控系统、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安全标准化建设等刚性要求纳入“三同时”之中;二是科学完善动态机构建设标准,合理调控岗位配置;三是加快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步伐,积极培育安全科技服务体系和应急保障体系,整合社会公共资源,全方位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四是科学开展园区规划,有效控制、减少各种风险的影响空间等;五是重视安全科学研究、安全教育建设和地方性法规建设,使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有法可依、有据可理、有术可控、有人可为。
五、展望
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顺应了人民群众对“中国梦”、“安全梦”的期待,已经成社会共识。和谐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共享安全成果的平衡发展状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社会风险度也随之提高。同时,社会的发展,必然导致可接受风险的能力下降。因此,发展是硬道理,安全是硬指标。解决不断提高的社会风险度和不断下降的社会可接受能力是安全工作永恒的主题,从事安全工作任重道远。
我们要深刻领会十八大精神,在安全监管监察工作创新实践中不断落实“科技兴安”战略,推进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安康的宏伟目标作出历史性的贡献。
(作者系四川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生指导教师)
来源:四川新闻网5月22日
http://finance.newssc.org/system/20130522/001057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