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媒体交大 >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媒体交大 > 正文

【成都商报】西南交大研究生谢先念的生命在5人身上延续

来源:成都商报 日期:2013/08/17 09:00:55 点击数:

研究生脑死亡 父亲主动捐器官

他的生命在5人身上延续

 他走了

  如果没有这场病痛,刚从西南交大研究生毕业的26岁的谢先念已经到公司报到了,每月至少能拿到7000元的薪水,这对他贫穷的家庭来说,无疑是最有盼头的事

  他还在

  61岁的父亲主动提出将谢先念的器官捐出去,“他还没上过一天班,没机会给社会做贡献,捐赠就当是回报帮助我们的人”,他的一对肾、一对角膜和一个肝脏将在5个年轻人身上延续生命

  器官移植

  4台手术昨日进行

  肝脏移植

  张先生 35岁 重症肝病患者

  张先生是本次受捐赠人中最急切的一个,因为重症肝炎对肝源的等待时间,最多不过半个月。昨晨4时,手术顺利完成。守在病床前的张先生家人对能接受到器官捐赠,表示由衷的感谢。

  肾脏移植

  黄先生 35岁 尿毒症患者

  文先生 26岁 尿毒症患者

  黄先生为移植手术等了近5年。26岁的文先生已做了两年透析。昨日,两台手术同时展开,目前,两位受捐赠患者的肌酐值都已降下来,手术比较成功。

  角膜移植

  程女士 36岁 角膜严重受损

  昨日下午,程女士在省医院接受了角膜移植手术,院方称目前程女士状态不错,眼角膜移植手术将极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夏先生 17岁 “圆锥角膜”疾病,初定本周日进行移植手术

  昨天凌晨,省医院完成了4台器官移植手术。一对肾、一对角膜和一个肝脏,来自同一个年轻人:西南交大2013届研究生,26岁的简阳小伙谢先念。当医生告诉谢先念的父亲,孩子的脑动脉瘤病情恶化,已出现不可逆的脑损伤时,这位61岁的农民主动提出:将儿子的器官捐出去。他说谢先念还没上过一天班,没机会给社会做贡献,捐赠就当是回报帮助他们的人,“我们养了他的身,他的灵魂应该留在社会”。

  父亲主动提捐献:

  脑部损伤不可逆 捐器官吧

  8月14日,谢先念在省医院的病床上已经躺了46天。一周前,他刚满26岁。这个2个月前才从西南交大毕业的研究生,还没来得及到新单位报到,便被三叉神经处的脑动脉瘤击倒。虽然他很虚弱,但在父母的坚持下,医院还是准备在这一天为他进行第二次手术。

  一切准备就绪,噩耗却传来:谢先念的脑动脉瘤渗血,脑部出现不可逆转的损伤;他的呼吸停掉,还有瞳孔放大的迹象……省医院神经外科医生王振宇意识到,在这种情况下,手术的意义并不大了。

  此时,谢先念的父亲谢承洪抱着一丝希望问,“医生,还有没有机会做手术?”王振宇回答说,先念已经不具备手术条件,抢救回来的概率很小;即使救回来,也只能靠心脏跳动维持生命,是很短暂的……

  “这样啊……那,我还是想捐赠器官吧。”谢承洪再次开口。

  王振宇陷入震撼中。他面前的这个父亲,来自简阳三岔镇,61岁,身材矮小,留着

  平头,一辈子种庄稼没读过书,竟然主动提出了这个要求。

  很快,神经外科的医生联系上了省医院器官移植中心的朱世凯博士。

  师生帮他筹款:

  无以为报 捐献是唯一的方式

  朱世凯是在14日14点过听说谢承洪想捐献儿子器官的消息,他立马赶到神经外科ICU医生办公室。谢承洪告诉朱世凯,儿子生病期间,老师同学帮了好多忙,先念没啥能回报的,既然救不回来了,还不如把器官捐出去,帮助更多的人。

  尽管已从西南交大毕业,但谢先念还是得到母校师生特别的关照。6月29日发病当晚,省医院说需紧急手术,但谢家父母都在简阳,没人能签字。凌晨,谢先念的研究生导师马征打车赶到医院,准备为他签字; 紧转02版

  ■对话父亲

  “我们养了他的身,

  他的灵魂应该留在社会”

  昨天14点,记者在省医院附近的一家宾馆见到了谢承洪和妻子汪桂清。他们一个疲惫地靠在椅子上,另一个弓着背坐在床边。手里擦眼泪的纸,被他们捏成了一团。聊起先念的离世,父亲眼眶泛红,母亲则不住地抽泣。而当他们沉浸在关于儿子的回忆里时,眼睛又亮了起来,嘴角浮现出笑意。

  成都商报:儿子情况不好后,是谁提出的捐献器官?

  谢承洪:是我。娃娃是我们终身的依靠,也是家头唯一的骄傲。但社会培养了他那么多年,他还没真正工作,没做贡献就走了,捐器官算是一种回报。

  成都商报:捐献器官是个很难的决定,许多父母都下不了决心,您是怎么考虑的?

  谢承洪:在农村,这个确实是很忌讳。你说,这在周围人看起来,我是不是有点残忍?

  成都商报:最后您还是签字同意了?

  谢承洪:我以前听过器官捐献。我觉得,父母只能养他的身,他现在走了,灵魂还是应该留在社会。

  成都商报:儿子生病时,有什么愿望吗?

  谢承洪:他一直说很感谢、很感谢学校的老师和同学,想报答他们,但又觉得回报不了。他一直想留在成都发展,我们就不把他的骨灰带回简阳了,就把他留在成都,算是了娃娃的一个心愿。

   成都商报 2013年8月17日 http://e.chengdu.cn/html/2013-08/17/content_419568.htm

作者:江浪莎     责任编辑:朱炜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