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阅读的意义何在?中文人才如何培养?昨天,包括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985”高校文学院院长和中文系系主任以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中文学科领域专家在内的43位学者聚首西南交通大学,在全国重点大学中文发展论坛第十六次会议上畅叙己见,共同探讨中文人才培养与经典阅读。
提倡学生自觉阅读经典
目前,西南交大正在大力推行通识教育,提倡学生自觉阅读经典,以培养学生内在的价值尺度、精神品格、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通过与先贤对话,与智者神交,从中感悟人类思想的深度、力度、高度和厚度。西南交大校长徐飞教授在论坛上提出:“人文是大学的灵魂之所在。”没有一流的文科,就没有一流的高贵大学。他表示,要建一所高贵的、有灵魂的大学,一所受人敬重的大学,一定要有思想光辉、人间温情和慈悲情怀,一定要发展好文科。徐飞说:“中文学科责任重大,在通识教育、创新教育、文化传承及学生成长成才、人格教育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陈跃红教授十分认同徐飞的观点。他说,汉语言和文学不仅具有上述意义,其本身也是巨大的生产力。如今是一个跨学科的时代,人文学科、自然学科的融合是必然趋势,也是时代的要求。对经典的态度、对文化传统在育人过程中重大作用的重视,事关育人的核心价值塑造,不能不引起重视。让经典更加深入中文教育过程,也就是让我们的文化、民族、国家的核心价值,成为未来时代创造的重要动力,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依托和发展的主要推手。
经典阅读要“悦读”
何谓经典?经典如何阅读?与会学者以独特的问题意识、深入的挖掘剖析和精彩的演讲对中文学科前沿议题,与现场师生展开对话与探讨。
北京师范大学姚建彬教授提倡树立“大经典观”,他提出外国经典对学生的意义在于:能够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树立比较意识、世界眼光;培养批判精神,形成健全、成熟的人格。
“经典阅读要悦读,也要导读。”华东师范大学余佳教授强调,在进行经典阅读时,教师要适时引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人文素质的培养途径应是多元的,阅读只是其中一个形式。如老舍的《茶馆》、汤显祖的《牡丹亭》,都可以采用丰富的形式进行“悦读”。
台湾大学徐富昌教授建议,应探索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交叉办学的方式,以强化中文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增强教学改革力度、深化教学内容,同时也符合现代化的趋势。在现代化文明及国际化背景下,中文如何展现自己应有的价值,这个问题值得重视。蔡京君 白晓萍 本报记者 周波
名词解释>>>
全国重点大学中文发展论坛
“全国重点大学中文发展论坛”是目前中国大陆语言文学学科最重要的高端会议,1999年由北京大学中文系、南京大学中文系等重点大学中文院系共同发起,每年举办一次。为了开阔学生学术视野,拓展学术研究空间、加深学术研究层次,本次论坛期间还举办了学术座谈和多场学术讲座。
来源:《成都日报》6月8日04版http://www.cdrb.com.cn/html/2014-06/08/content_20612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