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媒体交大 >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媒体交大 > 正文

【人民网】全球最长磁浮列车运营线今日试运行 核心技术来自西南交大

来源:人民网 日期:2015/12/26 19:30:00 点击数:

2012年开始正在研究中的更可靠、环保、节能新式磁浮列车模型

人民网成都12月26日电 今日,中国首条完全自主研发的中低速磁浮列车在湖南省长沙试运行。相比日本的8.9千米线路、韩国的6.1千米线路,长沙磁浮快线长18.55千米,迄今为全世界最长线路。

让长沙磁浮列车跑起来的核心技术,正是来自西南交通大学的研究团队。记者近日走进西南交通大学中低速磁浮列车研究团队,听他们讲述背后技术研发的故事。

从1986年西南交大召开的磁浮技术与磁浮列车研讨会开始,到2006年青城山中实现中低速磁浮车工程试验线联调,再到如今的即将开跑,中国磁浮列车经过了三代科研人员的努力,连续攻关,一路走来,在四川度过了自己的整个成长时期……

80年代起研发 让“铁熊猫”浮空中

早在1986年,西南交通大学召开磁浮技术与磁浮列车研讨会,这个会成了交大磁浮研究与发展的开端。西南交通大学教授连级三就是最早开始研究磁浮技术的负责人,回想起当年的研究起步,他感慨说,“最开始我们是靠电磁控制系统让一个小球浮在空中8至10毫米。后来运用悬浮原理让熊猫浮在了空中。”

1988年,他们完成了悬浮原理的试验研究。“但到了模型车试验时,就不是单个磁铁实现的悬浮了,车上多电磁铁控制点密集,不确定因素很多,控不好就要震动,实现平稳驱动难度很大。”连级三教授告诉记者,到了1990年,完成了悬浮模型车的试验研究,实现了磁浮模型车的稳定悬浮与驱动。

悬浮控制器控制 让列车“浮”起来

张昆仑,西南交通大学磁浮技术与磁浮列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中低速磁浮列车研究团队负责人。他表示,长沙磁浮快线试运行的磁浮列车与株洲试验线的磁浮列车系统技术完全一样的,“列车由三节编组,每节有20个悬浮控制点,每个控制点上就有一个控制机箱,也就是悬浮控制器。整个列车能否平稳浮起来运行,靠的就是悬浮控制器。”

“长沙磁浮列车悬浮系统核心技术由西南交大提供,交大主要负责悬浮控制系统技术设计,软件编写与调试。”张昆仑教授告诉记者,“长沙磁浮快线的运行意味着西南交通大学磁浮技术已经成熟,并已率先走向工程化。”

交大负责列车系统核心技术 试跑103千米时速

2005年8月开始,西南交大的磁浮科研团队与上海磁浮交通工程技术中心合作,参加了上海城轨磁浮试验线建设。“国内首次采用整体电磁铁结构,首次采用五悬浮架结构,首次……”张昆仑教授一连用了4个首次来说明这次试验的重要,“列车最高运行时速100千米,2011年初通过验收。”

2011年,交大磁浮研究团队全面参与了株洲中低速磁浮列车的研制,并且在悬浮控制系统方面发挥了核心技术牵引作用。“列车悬浮控制器由西南交大研制,这也是整个中低速磁浮列车技术中的核心。”张昆仑教授说,“整个研发过程,西南交大提供了悬浮控制核心技术,包括悬浮控制系统、直线电机牵引系统、车辆结构、悬浮架结构等等。”

2012年1月,中低磁浮列车在当时的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内下线。其核心技术,也就是悬浮系统由西南交大提供,西南交大负责悬浮控制系统技术设计,软件编写与调试。

今年12月18日,中国首条完全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施工和管理的中低速磁浮列车商业运营示范线(简称“长沙磁浮快线”)在高速测试中跑出了103千米的时速。今日列车的正式试运行,也成为了世界上第三条商业运行的中低速磁浮列车线路。

西南交通大学刘国清副研究员正在介绍运用悬浮原理使一只熊猫悬浮于空中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http://sc.people.com.cn/n2/2015/1226/c345509-27406206.html

责任编辑:外宣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