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媒体交大 >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媒体交大 > 正文

【中国社会科学网】共建老龄研究平台 促进积极健康老龄化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日期:2021/11/10 15:18:00 点击数:

会议现场。 西南交通大学国际老龄科学研究院/供图

10月17日,西南交通大学组织召开“在川学者学习贯彻中央对老龄工作最新指示精神座谈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老龄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国老龄工作会议精神。

  发挥智库作用 为老龄工作建言献策

  西南交通大学文科建设处处长、国际老龄科学研究院院长张雪永主持座谈会。他表示,要深刻学习并积极实践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老龄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们要紧紧围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这一国家战略,培育动能、夯实基础,统筹国内国际资源,持续开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新行动,开拓新格局。西南交通大学将一如既往地发挥好智库和人才高地的作用,积极为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老龄健康处处长韩梅受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赵汝鹏的委托致辞,对在川专家学者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全省老龄事业产业发展表示感谢,还向与会专家分享了四川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下一阶段工作的总体打算和初步计划。

  四川省社科联规划评奖办公室副主任周宅贤代表四川省社科联充分肯定西南交通大学“一院一基地”围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所做的一系列高水平研究工作,是全省领军、区域领先、国内知名、国际活跃的新时代老龄问题新型智库。她勉励在川专家学者继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老龄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将科研成果扎根于老年群体和全体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服务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王永杰表示,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老龄事业与产业研究领域具有特色专长和学科优势,政府部门以及各高校科研机构展开更加密切的合作,希望各界关心支持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

  积极作为 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的衔接

  在主题发言部分,中国老龄协会政策研究部主任李志宏在线发言,并对近期中央对老龄工作的重要指示进行了深刻解读。西南交通大学国际老龄科学研究院作为中国老龄协会重要的老龄科研基地在老龄科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希望本次座谈会能够对四川的老龄事业与产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西南交通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交通大学老龄事业与产业研究中心主任何云庵认为,积极应对老龄化的根本措施在于改变人口结构,提高生育率。应对老龄化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应该由政府、市场等多方介入,多方努力。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积极统筹协调住房、养老、教育、医疗等方面,才能够有效解决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陈井安提出,应对“老龄化”可以用三个“好”字:用好低龄老年人口;活好中龄老年人口;养好高龄老年人口。他表示,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很多60岁出头的老人具有丰富的工作能力,且精力充沛,他们可以继续为社会服务。因此,低龄老年人口的再利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结构失衡,即使延迟退休的政策出台之后,这一方式也是可行的。

  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章群表示,从法治的角度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大重点。《民法典》对人的生老病死做了全方位的保障,这就意味着对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进入了《民法典》时代。她特别提到,财产继承、再婚等方面法律纠纷见诸媒体。《民法典》则从9个方面对老人的人身权、财产权等进行了全面规定,使其权益得以提升。因此,老人的生命尊严、安全和质量有了法律的保护,这是积极应对老龄化的重要举措。

  四川省老龄健康发展中心主任王慧敏提出“四个强化和四个支撑”,分别是:人力资源开发支撑,注重老年人人力资源的开发,给予低龄、健康老龄人合理的报酬体系;科技支撑要吸引社会资本进入老龄科技的开发;“互联网+”支撑要强化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的便捷性和实用性;管理体系支撑要完善制度体系,特别是支付制度,提高老年人的支付能力。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高凡从积极老龄观和健康老龄化理念入手,重点阐述老年群体的精神健康,认为面对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群体文化层次提升的现状,要持续加大老年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满足多元化、多层次、城乡差异化的老年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尤其是在“15分钟生活圈”建设中,注重社区公共图书馆等文化服务载体的功能发挥。

  西南交通大学离退休工作处处长廖军从高校教育系统的离退休教师服务为切入点,认为高等院校中退休的教职工具有宝贵的人力资源开发价值。目前学校在实践中已经通过爱心驿站等形式,将关爱更精准传递给老年人群体,下一步离退休处将加强组织建设、机构建设,通过平台发挥老年人的力量,实现高校老年人“老有所为”。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廖冲绪表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老龄化工作,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体现出党委政府的主动作为和积极应对。在认识层面,不能将老年人看作负担,全社会应该以更积极的心态认识老年群体。在个体层面,老年人群体要积极作为。通过加强积极老龄化的宣传,帮助老年群体以积极的心态应对老年社会的到来。此外,还要加强各个部门的协调。老龄相关的部门要主动对接其他各部门的规划,加强理论研究和部门实践的衔接。

  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教学副院长庄红分享了从事老龄服务工作的直观感受,她提出,一是要重视低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问题,防止出现低龄老年人照护高龄老年人的现象普遍出现;二要大力倡导专业人员进入养老服务;三是要完善老年人保险服务,减轻老年人享受服务的经济负担;四要注重护理人员培养体系的开发。

  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发展研究院副教授谢晓霞结合近期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分享心得体会,她认为,从支付和绩效的角度看,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方面仍然处于探索阶段,目前政府的着力重点应从硬件设施的建设尽快转向调节和规制市场。此外,居家养老服务如何下沉到社区,如何调整居家养老服务财政结构是需要学界研究的重要现实问题。

  加强学术合作 共建老龄研究平台

  在自由发言讨论阶段,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科教授李平强调,应建立公立医院为主导的医养机构,拓宽养老保险的范围并提高老年康养人员的待遇。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研究员徐文健提出,要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希望进一步建立积极老龄观和健康老龄化导向的关注老年心身社一体健康的学术共同体。四川师范大学中国幸福家庭建设研究中心主任唐文焱认为,要重视满足老年人终身学习的需求,将老年人力资源变成老年人力资本,大力发展老年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成都医学院老年健康学院院长林琳提出,要建设好“15分钟养老圈”,激发“活力老人”的需求,不断迭代更新长护险服务的内容,建立社区康养综合体。

  与会专家围绕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四川省构建老龄友好型社会进行了热烈探讨和交流,内容涵盖老龄法制、老年友好环境、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健康服务、老年心理、老年教育、老年文化服务、老龄经济等老龄事业产业全领域。与会专家表示愿意继续加强同西南交通大学团队的联系与合作,共商共建老龄研究平台。西南交通大学国际老龄科学研究院和西南交通大学老龄事业与产业研究中心将进一步发挥平台优势资源优势,联合各领域专家学者开展深度交流与合作,聚焦老龄重点领域,开展与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和社会治理创新,为切实维护四川省老年群体权益,充分发挥四川省老年群体价值,为最终实现“坚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坚持满足老年人需求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结合”这一目标而努力。

  座谈会由西南交通大学国际老龄科学研究院(全国老龄委国家老龄科学研究基地、中国老龄协会老龄科研基地)、西南交通大学老龄事业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联合主办,四川省老龄健康发展中心和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支持协办。来自中国老龄协会、四川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四川省民政厅和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等政府部门领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以及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和四川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五十余名专家学者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会。

“在川学者学习贯彻中央对老龄工作最新指示精神座谈会”在成都召开,图为与会专家合影。 西南交通大学国际老龄科学研究院/供图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10月29日http://www.cssn.cn/shx/shx_gcz/202110/t20211029_5370292.shtml


信息员:王昕     作者:曾江 朱娜     责任编辑:蔡京君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