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交大要闻 >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交大要闻 > 正文

第23届地质灾害减灾国际学术会议(ISGdR2025)在西南交通大学召开

来源: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日期:2025/08/28 19:00:02 点击数:

8月23日至26日,第23届地质灾害减灾国际学术会议(ISGdR 2025)在四川宜宾西南交通大学宜宾研究院召开。此次大会由西南交通大学、国际地质灾害与减灾协会(ICGdR)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地质环境灾害减灾教席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院士何满潮,西南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平,宜宾市副市长罗春涛,ICGdR学会理事长汪发武,ICGdR学会秘书长Masakatsu MIYAJIMA,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汪双杰等出席会议,来自中国、日本、尼泊尔等国的130余位学者现场参会,美国、英国、意大利等十余个国家的学者通过线上方式参会。

23日下午,ICGdR理事会召开。会议围绕组织发展与学术奖励展开讨论,通过新会员及新技术委员会的任命,审议了2025年度《Geoenvironmental Disasters》期刊“最佳论文奖”,并评选出本年度“优秀青年科学家奖”“优秀博士论文奖”“技术发明奖”等,大会提出并讨论了首届ICGdR世界大会的筹备计划。

24日上午,王平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他表示,近年来,随着极端气候和强震活动的不断增加,内外动力耦合驱动下的地质灾害频发,给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重大工程建设以及社会安全稳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西南交通大学将继续加强与国内外各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深化地质灾害防控研究,服务国家防灾减灾战略。

Masakatsu MIYAJIMA表示,通过此次大会,希望各位专家能够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为进一步推动工程地质防灾减灾事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罗春涛表示,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本次交流研讨必将进一步深化对地质灾害防治的规律性认识、凝聚全社会防灾减灾共识。

嘉宾们依次为本年度“最佳论文奖”“优秀青年科学家奖”“技术发明奖”“优秀博士论文奖”“杰出活动奖”获得者颁奖。

大会共设9场大会主旨报告,何满潮院士,Masakatsu教授,同济大学汪发武教授、黄雨教授,尼泊尔特里布万大学Ranjan教授,中国科学院山地所何思明研究员,南京大学唐朝生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李长冬教授,西南交通大学赵晓彦教授聚焦地震前兆探测、滑坡运动机制、气候变化下土体抗灾韧性等前沿话题进行了精彩报告。在分会场和青年学者论坛环节,学者们亦围绕当前地质灾害好防治前沿领域开展精彩纷呈的汇报,人工智能、数值模拟与多场耦合研究成为焦点。

会后,代表们前往兴文世界地质公园和李庄古镇进行现场考察,并结合实地情况探讨了地质遗产保护与防灾减灾的结合路径。

本届大会以“内外动力耦合作用下的地质灾害效应”为主题,聚焦气候变暖背景下的地质灾害效应、强震地质灾害效应、人类工程活动诱灾等专题并进行深入研讨,为推动国际工程地质防灾减灾发展,构建安全、韧性的灾害防御体系建言献策。大会得到了国内外众多知名专家的积极响应及相关单位的鼎力支持。专家学者们相聚万里长江第一城,面向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前沿,共话理论创新、科技突破,交流思想、展示成果,这不仅是全球地质灾害研究的一次高水平学术交流,也是中国防灾减灾实践与国际经验的深度对接。


作者: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程谦恭教授科研团队   编辑:陈薇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