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下午,轨道交通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西南交通大学首席教授翟婉明,做客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科技前沿与产业创新论坛,为北大师生带来《中国高铁发展及其面临的科技挑战与对策》主题报告。

翟婉明院士围绕中国高速铁路发展历程、中国高铁面临的科技挑战与对策、中国高铁未来发展展望等进行了分享。他介绍说,中国铁路经过二十余年的跨越式发展,彻底改变了长期落后的面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过六次铁路大提速,既有线上列车最高运行速度从100km/h以下提高到了200-250km/h,成为既有线提速幅度最大的国家,极大地提高了铁路运能。如今,中国高铁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里程超过4.8万公里,最高运营速度达到350km/h,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规模最大、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

翟婉明院士指出,在取得巨大成就的过程中,我国高铁不断面临一系列科技方面的挑战。我国幅员辽阔,高铁横跨纵跃东西南北中,运营环境复杂多变。我国高铁在设计、建造与运营中面临的挑战之多、难度之大,世界罕见。翟婉明院士阐述了我国在高铁工程建设过程中、在高速列车自主化发展过程中、在高铁运营过程中遇到的科技挑战及其对策。“没有建设标准,复杂的地形地貌,严苛的运营环境。虽然我们在中国高铁建设、运营中遇到了这些困难和挑战,但我们坚持依靠科学技术的力量,一个个解决,一步步前进。”
展望未来,翟婉明院士表示,中国高铁已经由大规模“设计建造”阶段转入长期、安全、稳定“运营维护”阶段,现阶段的重点任务是建立与完善“中国高铁运营维护技术标准”、研究建立“中国高铁安全监控与预警技术体系”。在他看来,未来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方向,将是更高速快捷、更安全可靠、更绿色环保、更智能方便。“中国高铁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中国高铁持续引领世界的伟大梦想。”

报告会由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北大光华前沿科技场景实验室主任张影主持。张影指出,当前世界范围内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轨道交通作为国家综合交通体系的“脊梁”,正深刻重塑世界和区域经济版图。在国内,建设交通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翟婉明院士的科研之路,不仅是个人学术生涯的奋斗史,更是中国轨道交通实现跨越发展的生动写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与材料学部原常务副主任王岐东出席报告会。北大师生、光华校友以及企业嘉宾等200余人参加报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