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审计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紧密围绕学校年度重点工作,根据审计工作新部署、新规范、新要求,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全面覆盖,推动内部审计创新发展,成效显著。
弘扬长征精神,践行审计核心价值观
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以打造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高素质和专业化审计队伍为目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和业务学习,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4次,组织处内学习26次。建立健全网络宣传体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报道 41篇。
突出亮点有支部书记讲党课,领学红军长征史和长征精神、不忘革命传统。支部书记以生动、翔实的案例,慷慨激昂的讲解,激发了大家强烈的爱国情怀,唤起了对革命先烈的无比崇敬,掀起了大家高昂的工作热情,深深感受到肩上的重任。路漫漫其修远兮,审计工作任重道远,大家纷纷表示要努力践行“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核心价值观,认真履行审计监督与服务职责,坚持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将内部审计融入学校“双一流”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中。
2019年荣获2016-2018年度“四川省教育审计先进集体”(全省共10个单位)、“四川教育审计先进工作者”1人(全省共16人);在2017-2019 年度创先争优评比中荣获“机关优秀共产党员”“机关优秀党务工作者”“机关模范示范岗”各1人。

“党政同审”整改,着眼全局,提高政治站位
“党政同审”整改作为学校2019年的重点工作,审计处制定了《党政同审整改方案》并积极督办;5月20-30日,教育部对“党政同审”整改落实情况开展跟踪检查,审计处继续发挥好统筹协调和服务指导职能,全力配合,为迎接检查组的到来进行了精心准备。期间,11次召开整改工作会议,经与各职能部门精确有效协调、与上级部门积极努力沟通,对发现的问题整改销号一批、后续整改一批。检查组离场后,按照学校会议决定,又牵头制定了《党政同审后续整改方案》,明确了牵头责任单位、整改任务、时间表,后续整改报告上报教育部。通过“党政同审”整改,审计处发扬攻坚克难精神,整改问题“件件有说法,事事有回音”,解决了一批硬骨头问题,加强了责任追究,提高了政治站位。促使各单位把整改工作内化为主动需求、自身需求以及学校事业发展需求,形成监督合力,有效助推了学校依法治校及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步伐。

认真履责,追求价值提升,推动审计成果运用
深化经责审计, 狠抓整改落实。完成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22项,49人次,审计资金总额 314,867.12万元,提出审计建议107条、专题建议15条、管理建议5条,梳理业务风险点14 条。“即知即改”清退不合规报销款2.79万元,督促完成应收款项清理143.39万元。整改中督促完成应收款项清理268.21万元,发现问题销号50条,以往年度发现问题销号7条。
严把工程审计,推动提质增效。 完成基建(修缮)工程项目竣工结算审计127项,审减3,408.53万元,节余基本审计费33.30万元;犀浦校区3号教学楼全过程跟踪审计工程进度款审减4,483.49万元、招标控制价审减1,324.78万元、主体结构结算审减589.02万元;现代交通先进装备创新研究项目招标文件和工程量清单的全过程跟踪审计招标控制价审减819.40万元;完成电气综合实验室、大学生实训基地和工程训练中心3个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计,为党政同审整改销号。
强化专项审计,完成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财务收支审计1项,科研结题审签37项。

科学谋划,服务师生,为学校献计献策
以“党政同审”整改为契机,为有效促进高校党政决策论证、决策部署、决策执行、执行监督、执行绩效等管理工作,促进决策机制的健康运行,审计处处长王建琼应邀在2019年10月18日四川省教育审计学会内审人员后续教育培训会上做了 “高校党政决策管理的内部控制审计探索”专题报告,指出开展此项审计工作的背景和意义,受到了省教育审计学会以及来自全省高校150余位审计同行的高度评价和重视,为推动我省高校依法治校,提高党政决策效率产生了积极影响,在高校教育审计领域极大地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审计处努力推动成果运用,在加强审计工作与纪检监察巡查工作的上下联动、左右联动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贯彻落实《教育部直属高校主要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重要风险提示清单》(教财〔2019〕1号)文件精神,向17个单位发送《关于对照检查、贯彻落实“教育部直属高校主要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重要风险提示清单的通知”的通知》,梳理学校重要风险点,增强二级单位风险防范意识。落实第八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精神,汇总《教育部直属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2019年)》问题,向全校下发67份对照检查自查通知。
聚焦审计业务工作的重点、难点,探讨教育审计新发展,审计处参加了川渝片区教育部直属和共建高校审计工作研讨会,与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大学和西南科技大学等高校,以及四川省教育厅共同研讨,审计处应邀做了“教育部直属高校(单位)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审计的经验与启示”的专题发言。
探索内部审计在学校科研“放管服”政策方面的助推作用,会同计财处等单位先后到华中科技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调研,双方经验互传,受益非浅。为加强对师生的审计服务工作,向经济管理学院、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等单位宣传了修缮工程审计政策、流程以及管理风险点,解答老师们的疑惑;向全校发放《审计制度汇编》百余册。
加强工程项目过程控制,提高效率,防范风险,对全过程跟踪审计项目首次下发审计通知书,进行立项,由审计处人员和事务所共同组成全过程跟踪审计组。加强工程管理审计,促进工程建设规范管理,就工程管理审计职责、审计边界、审计方式、关键环节等方面,与工程建设管理部门进行广泛的交流与探讨。


创新工作方法, 经责审计推行“一条主线和两个强化”
响应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和国家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结合学校内外部审计环境的重大变化,在今年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开始推行了“一条主线和两个强化”,即以“风险导向审计”为主线,强化“业务活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对于防范学校风险在技术上迈出了保障的一步:该变化使得我们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内容发生三个重大变化:首先,从审计方法由账项基础审计转为风险导向审计,有效运用审计资源;其次,审计重点从财务收支审计向内部管理审计转变,为学校管理水平和治理水平的提升助力;第三,审计结果也出现了多种形式,既有业务层面审计报告,也有整体层面的管理建议书。贯彻“一条主线和两个强化”,对于防范学校系统风险在技术保障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对于为学校决策提供有价值的管理建议夯实了工作基础。

厘清审计边界,建立工程审计可为和不可为清单
结合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精神,在总结工程审计的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拟定了工程审计的可为和不可为清单,对工程建设管理各个环节内部审计机构应当作为的事项和不应缺位、越位及错位的事项进行了明确界定,厘清了工程审计的工作边界,消除了过去工程审计人员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角色冲突,进一步加强了工程管理审计工作。工程审计可为和不可为清单的建立,关注体制机制及系统性风险问题,紧抓工程建设关键环节,努力促进提升治理能力、促进完善内部控制、促进落实管理责任、促进提高资源绩效、促进廉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