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我,为什么当老师,是“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精神追求,还是阴差阳错的踏道而行。我想,这主要是来自于一份简简单单的喜欢,一份持续二、三十年的喜欢。
在17岁踏进华东师范大学校门时,我就选择了教师作为我的职业,而这一路走来,我从未改变过自己的信念,可以说一个闪念都没有。因为一路走来,可能有各种艰辛,可一直在不断的收获喜悦,这些源源不断、点点滴滴的喜悦足以抵消行走路上的困苦,也让我维持住了这份简单的喜欢。
你可能会好奇,不断的收获喜悦?是的,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业,注定了当你用心去浇灌时,一定能收获,新的嫩芽、美丽的花朵,哪怕仅仅只是枝叶的繁茂,长势喜人。
作为一名工科类大学的一线数学教师,我的主要工作在数学相关课程教学研究以及数学建模培训上,有大量的时间是和学生一起度过的。课堂上、过道上、讨论室里,现在还加上了线上、云端,我每年会和几百近千名学生打交道,学生有各种问题,课程上的、竞赛上的、还有一些学业困惑的。随时都会有学生通过QQ呼我,我的学生好友可以让偷菜者的喜悦值爆表。
这时你看到的是一份繁杂无比的工作,一节节备课,上课,不断的答疑解惑,累吗?很累。当我晚上11点和学生讨论完离开教学楼时,当我在课堂上激情澎湃地手舞足蹈5节课后,很累,不想说话,不想吃饭,不想动。这其实是所有一线教师的常态。可是每节课上学生在GET到你的点,与你产生共鸣时眼中的闪光会化作一滴滴的甘露浇灌在我疲惫的身心上,这让我再次亢奋地走上讲台。我会被同事笑话在数九寒天中穿一件毛衣在讲台上冒汗,会在明明进教室前因为生病状态不好,出教室时却精神抖擞。当一个个学生在多年后过年过节还不忘给你送上祝福,当学生告诉我就在校门外要见见老师,这次不准躲的时候,我被治愈了,喜悦会不断地冒出心头。
其实在这喜悦中,我是有一点自卑的,在高校中,科研一直是有较高要求的,我没有高大上的科研项目,没有SCI论文。可我从没停止过我学习进取的脚步。从以前的精品课程建设,到一流课程建设、到线上MOOC建设,以及不断深入的建模方法和算法的学习,教学不是一层不变的,教学的方法内容都需与时俱进,不断改进,一项项国家、省级、校级教改项目,从参研到主研、到主持,我一步步走来,不断地思考、改进自己的教学。虽然不是什么国家名师,可自己成长的脚印同样是一份收获的喜悦。
"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
老师的投入是无形的,无法量化的工作,常常一个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就可能极大地影响一个学生。我有一个20多年前的学生,是我刚踏上工作岗位不久,还很稚嫩时遇上的。在我的观点中,他的思想是比较激进的,看待问题很极端,他的父母家庭也一样。那时我还比较年轻,仅仅认为他很多观点是不对的,担心他会走偏了,就总是和他谈话,一个个观点的辩,常常持续2、3个小时,导致同寝室老师会抗议干扰太久。可在20年后他成为一名企业家来找到我,感谢我当时对他的帮助,他感慨那些谈话影响了他一生。
还有一个学生我印象也很深刻,这个学生是我数学建模竞赛培训的孩子,在一个暑假的下午,我突兀地接到一个外地的电话,问我是不是梁老师,她是某某的妈妈,其实名字我已不记得了,可当这位妈妈讲了一些我与学生的交流,这个孩子的样子情况就在脑海中跳了出来。我问道,有什么事吗?因为这个学生我仅在其大一大二期间接触比较多,后来知道其专业学习很有意思,偶尔会在QQ上冒个泡分享他的得意,已经毕业读研了。原来这个学生现在在读研过程中遇到一点困惑,情绪波动很大,家长和孩子沟通很困难,学生会吼她“你还没有我们梁老师了解我”。于是这个家长找到我的联系方式直接来与我沟通。其实这个学生前一个月和我联系过一次,那次是凭声音和人对号入座的,聊了很多情绪管理方面的问题,应该就是孩子自己已经发现问题,在想办法解决,但具体问题没告诉我。于是我和这个孩子的妈妈聊了3个小时的电话,在交流中我告诉这个妈妈他孩子在外的一种她所不知的状态,告诉她我是如何包容鼓励孩子的,妈妈要真正接受孩子的一切,走进孩子的心中,放下电话我仅希望有帮到他们。
其实教师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高危职业,有时候我们也不知道做得对不对,只是我总是告诉自己,也告诉学生,只要一直努力,一直付出,就会有回报,不管这个回报是什么形式的,这一点我坚信不移。这在我这么多年的教书生涯中也是一一地在验证。从我获得的一项项或大或小的教学成果奖,从学校给予我的一个个奖项,立德树人奖、思国奖等,包括我指导学生获得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8项一等奖、15项二等奖以及高教社杯奖里,我得到了肯定和激励。
图为梁涛老师指导学生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高教社”杯合影
但说实话,荣誉是动力,同时也是压力,我只想说,我仅希望简单地做一个合格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