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交大要闻 >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交大要闻 > 正文

【经典悦读】郭剑:重新点燃心中那一团不灭的火——读《约翰·克利斯朵夫》

来源:设备处 日期:2014/03/14 08:28:00 点击数:
 
 

晃眼间,已经大学毕业留校工作十年有余,突然感觉岁月不再青葱,而自己也与当年的激情和梦想渐行渐远。在时光的大河里,是要做浑身棱角却细小卑微的沙砾,还是圆滑如卵石般苟活,当心灵不再纯净而是充满矛盾和迷茫,更缺乏探索未知和迎接挑战的勇气时,生活自然变得庸碌且索然无味。在最近的一次交谈中,一位始终对工作和生活充满激情,浑身流溢正能量的师长看到了我眼中的困顿和迷茫,向我推荐了《约翰·克利斯朵夫》,让我到书中去寻找答案,重新点燃心中那一团不灭的火。于是,我带着朝圣般的敬意,打开了这部大气磅礴的英雄史诗。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代表作,这位文学巨匠用文字塑造了以乐圣贝多芬为原型的一代音乐巨擘,也可以说是这位文学偶像向他自己的音乐偶像的致敬之作。对于这样一部曾获诺奖的鸿篇巨制,我以往一般是敬而远之的,自认没有那么高的理解能力和文学底蕴,这次却甫一接触便深陷其中,除了一开始便带着啃读教科书般的决绝,用心去阅读、体会和思考以外,更主要的是因为作品本身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文字细腻优美而非艰深晦涩,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当然这也得益于译者傅雷先生深厚的翻译功力和对作品的深刻解读,成功地为读者开辟了一条通往宝库的路径。自称宝山向导的傅雷先生在序文中写道:切不可狭义地把《克利斯朵夫》单看做一个音乐家或艺术家的传记,而是古今中外英雄圣哲征服内界的一部历险记,是贝多芬式的一阕大交响乐。他认为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因此书中塑造的新英雄克利斯朵夫比同时期其他作品中塑造的“超人”形象更富于人间性、世界性、永久性。

克利斯朵夫确实不是神明般高高在上的英雄形象,他诞生在德国莱茵河畔的一个小城,没有显赫的家世背景,没有优越的生活和良好的教育条件,只有能力平庸并且完全被现实击溃的酒鬼父亲和普通而善良的厨娘母亲。同很多普通的少年一样具有强烈自尊心,只是天生具有艺术家气质的他较常人更加敏感、内向甚至有一些神经质和偏执狂。好在幼年时期的克利斯朵夫得到了祖父和舅舅关键性的指引,身为宫廷乐队指挥的祖父教会他如英雄般坚毅、果敢、自信,身份低微的货郎舅舅则教会他像大地般谦恭、真诚、良善,两种不同的教育,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同时渗透在克利斯朵夫的意识里,伴随他走过英雄的一生。随着故事的展开,克利斯朵夫经历了梦幻般的年少成名,经历了青春期的混沌、暧昧、矛盾、骚乱,经历了亲人去世的苦痛以及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生命意义的怀疑,经历了维持家庭生计的艰辛,经历了或真实或虚幻的、成功的或不成功的、完整的或不完整的友情和爱情,经历了青年时期的肆无忌惮的抨击和抗争,经历了阴谋与背叛,总之,该经历或不该经历的,想经历或不想经历的,他都经历过了。

他并非天生的强者,他也曾经软弱无助过,曾经孤独彷徨过,也曾经失败、气馁、自我否定过。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讲:“失败可以锻炼一般优秀的人物,它挑出一批心灵,把纯洁的和强壮的放在一边,使它们变得更纯洁更强壮;但它把其余的心灵加速它们的堕落,或是斩断它们飞跃的力量。一蹶不振的大众在这儿跟继续前进的优秀分子分开了”。继续前进的克利斯朵夫最终声名鹊起,成为名震欧洲的大音乐家。纵观克里斯朵夫的一生,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他永远不被苦难压倒,永远有所追求的强有力的高尚灵魂。他也许不能改变环境,却有力量抵御环境对他的腐蚀与侵袭;他也许在追求中屡遭挫败,但他毕生战斗,像一条永不静止的河流。作品始终张扬了一种崇高伟大而又刚健清新的人格精神,倡导了一种自强不息的积极的人生观。

罗曼·罗兰曾直言其写作目的:“我的首要职责,在于将人从虚无中抢救出来,在于不惜代价地给人灌输魄力、信念与英雄主义。”不得不说,通过克利斯朵夫这一英雄人物的成功塑造,他的的确确达到了目的,起码我通过它的作品感受到了强大的力量。傅雷先生在序言中指出,克利斯朵夫的姓——克拉夫脱在德文中就是力的意思,在我看来,克利斯朵夫最重要的性格特征同时也是最重要的精神品质是他身上的“力”,即坚强独立的个性,顽强奋斗的意志,崇高倔强的灵魂,这正是其形象的意义和价值之所在。克利斯朵夫的精神之力,正是现阶段的我最缺乏也是最渴望拥有的,因此,对于我而言,这就是我所体会到的,也是作品赐予我最宝贵的东西。

在这里,我还想讲述一个身边的,现实的克利斯朵夫的故事。那是我一个儿时的同学兼玩伴,他有着比故事的主人公更加不值一提的家境和出身,双亲都是地道的农民,父亲体弱多病,家中除了几间破旧土坯房外再无其他像样的财物。为生活所迫,天资聪慧的他不得不中学毕业后就外出打工,养家糊口。外出的头十年,他几乎走遍了神州大地,在建筑工地打过零工,当过杂货店伙计,干过餐饮店跑堂,在制衣厂当过车工,别人介绍能挣钱的地方,能挣钱的门道,他几乎都试过了。但始终,他都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不论工作有多累多忙,他都要抽时间学习,不断调整自己人生的方向,一步步踏上成功的路径。最终,他从普通销售人员做起,又用了近十年的光阴,最终成为了一家大型企业的主人。同学聚会时,有人问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洒然说道,即使生活再三把我逼到绝境,我都挺过来了,仅此而已。这与小说的原型——贝多芬誓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何其相似。

小说的最后,主人公已经成为了且仁且智的“圣·约翰·克里斯朵夫”,如同他家门口那条从阿尔卑斯山奔腾而来的莱茵河最终缓缓汇入大海一样,他变得宁静而柔和。有人把这看作是英雄迟暮,也有人把这看作是最后的妥协,当然也有人把这理解为睿智和成熟。在我看来,不管怎样,没有尽情嘶鸣又岂能安心蛰伏,没有置身风暴中心又怎能体会风雨后的宁静。

所以,不论结果如何,像我这样快不再年轻或正在年轻的朋友们,趁青春,像个勇士一样去战斗吧!


作者简介:

郭剑,男,1981年生,四川富顺县人,现为校机关内普通“机杂”一枚。平时读书不多,所以虽眼睛度数颇高却从不敢以“文化人”自居。此次的写作冲动完全因《约翰·克利斯朵夫》作品刺激下兴奋过度所致,恰好作品又是经典阅读活动推荐书目之一,希望我粗浅的阅读体验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进而将此神作介绍给更多的同事和同学。

作者:郭剑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