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交大要闻 >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交大要闻 > 正文

点亮你的理想,是我的使命——西南交通大学校领导集体登上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台

来源:党委宣传部 日期:2017/05/19 14:45:00 点击数:

三尺讲台,责无旁贷。西南交通大学全体校领导走上讲台,为大学生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

校领导如何玩转课堂

“竢实扬华的‘竢’字是全体交大人口口相传的密语。”王顺洪书记用饱含深情的语言讲述从老唐院到新交大的师生们爱国至上、爱校如家的家国情怀,用一个个交大故事向同学们诠释“选择了交大,就选择了担当”这一主题。“中国轨道交通的无数个第一就诞生在这个学校!”他以中国轨道交通发展的成就为例,讲述了代代交大人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担当。王顺洪书记语重心长地说,无论社会如何进步,无论教育怎样变革,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同学们的成长成才成人是我们的核心使命,交大学子要胸怀祖国、胸怀人民、胸怀母校、胸怀事业,在勇于担当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被问到“上好一堂思政课的关键”时,徐飞校长说:“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润物细无声。思政课教学就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就是灵魂受到洗礼,思想得到提高、认识得到深化的过程。”如何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讲到学生心里去?徐飞校长的课堂上,从雄安新区的千年大计引出国家创新力度,从宇宙时空的多层维度引出“五有交大人”的协同培养……他指出,每一个交大学生要从专业成才、精神成人、创新创业成长的“三成”角度去培养和塑造自己的未来。


学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陈志坚用毛泽东和黄炎培在1945年著名的“窑洞对”,引出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历史周期律的正面回应,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度自信。

 

 副校长朱健梅从洞察成才的大环境、深明成才的大道理、科学成才的大方法等方面出发,将青年大学生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的正确方式娓娓道来……


“校领导上思政课”覆盖成都、峨眉两个校区。在峨眉校区扬华讲堂里,学校党委副书记晏启鹏以“践行‘两学一做’”为主题,为大学生讲授中国共产党坚持不懈抓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时代征程,指出每个学生党员要在践行“两学一做”的过程中当好排头兵,做好先行者。

 

党委常委沈火明以“创新创业成就梦想”为主题,向峨眉校区学子讲述如何把握创新创业新机遇,用坚持不懈的奋斗来点燃“人生只有一次的青春”。

 

炎炎夏日的抬头率

可容纳180人的阶梯教室,早就被前来听课的同学坐得满满当当,教室的后门还不断有新的年轻面孔涌入。实在没有位子,有的同学就索性坐在台阶上。人群中不乏有慕名而来的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机关干部,因胸前佩戴的红色党徽而格外醒目。

“奥巴马最钦佩中国的两件事是什么?”在侧耳倾听“爱国情怀”“中国制造”“改革开放三十年成绩”等回答之后,徐飞校长斩钉截铁地说出——“一个是中国高铁!一个是数学教育!”。这立刻让人联想到此时此刻所处的交大为中国轨道交通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课堂上迅即响起了长达15秒的掌声。

副校长蒲云时不时走下讲台与同学交流,“为什么要开设形势与政策课?”“中国建设高铁的重要意义有哪些?”从国际战略较量到中外合作办学的艰苦谈判,从全面深化改革到中国“互联网+”走在世界前列,他用丰富的案例和翔实的数据讲述对“中国创造”的深刻认知。“在中国,很多事情的完成必须依靠党。”蒲云副校长坚定地说。


学校总会计师张兵的课堂上,除了让同学们大呼“过瘾”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有洋洋洒洒写满黑板的粉笔字。不管是拯救美国经济的“拉弗曲线”,还是当前中国经济的“三期叠加”和“L型走势”,他都能信手拈来,用简明的话语将复杂的经济学理论与中国发展实际讲得明明白白。

 

这样的课堂,怎能不收获超高的抬头率?这样的课堂,怎能不启发听课者的心灵,为当代大学生点亮前进的路程?

课后,意犹未尽的同学们在不记名的采访本上写下听课感受:

“校领导的讲课风格和我想象中不太一样,非常有亲和力,信息量也超大,让我更愿意去思考。”

“校领导讲课很有感染力,贯穿历史与中国特色,用小故事讲大道理,有真实感和新鲜感。”

“这种形式的教学让我们和校领导的关系变得更加亲近,对学校的政策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课堂背后的付出

有的同学开始还有疑问:校领导平时那么忙,能上好思政课吗?

翻开王顺洪书记的讲稿,布满了字斟句酌的修改痕迹。直到上课的当日清晨,徐飞校长还在认真校对PPT课件。即使再忙再辛苦,校领导们也要把“上思政课”挤进密密麻麻的工作日程。

他们说,“我无比享受、珍惜这个过程。”还说,“平时跟同学们面对面的机会不多,恨不得把平日的积累、心里的话都倾囊相授。”还说,“习总书记说教师要回归课堂。其实校领导也要回归课堂,回归教书育人的一片初心。”

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冯晓云一口气写了170多页的ppt,做好了长期为本科生上思政课的准备。为了备好“从中国高铁的辉煌成就看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一专题,她多次向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的汪澎老师虚心请教,将铁路乃至高铁的发展历程与中国近现代史的脉络实现无缝对接,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解释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下学期,冯晓云副校长计划在原有课程《高速铁路与高速列车纵横谈》基础上,与汪澎等思政课教师深度合作开设思政课交叉课程,作为推动各学科各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的先行试点。

 

与不少校领导一样,校长助理王晓茹提前半小时就来到了教室门外候场。直到听了她的课,2014级电气的同学们才知道她为这90分钟是怎样下足了功夫。她抓住因材施教这一要点,紧密结合听课学生的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背景,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讲到产业国际化发展,从大学校长眼里的国际化讲到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功能,为学生带来既有国际视野又充满丰富专业知识的特色课堂。

 

在旁听了校领导们的思政课后,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林伯海说,校领导的授课很好地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世界联系中国、过去联系现在、现在展望未来”五个维度,是非常成功的示范课。

“要用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乃至各项事业中,立好共产党人的魂,育实交大人的根。”学校党委书记王顺洪如是说。


据悉,随着本学期校领导上思政课接近尾声,学校适时召开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座谈会,党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务处、校团委等单位负责人以及思政课教师代表参加会议。校长徐飞在会上充分肯定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强调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建设好思政课,“校领导上思政课”要制度化、经常化、常态化,推动学校思政课在“真信、真学、真懂、真用”上下功夫。

 

2017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党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的关键一年,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西南交通大学校领导集体为大学生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从交通大学的历史担当到五大发展理念,从党风廉政教育到大学生成长成才,从供给侧改革到国际交流合作,每个精心准备的专题都收获了青年大学生乃至思政课教师的由衷肯定,既是一堂堂高质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示范课,更是西南交通大学努力建设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集体宣言。

 (学生记者:菅娜娜、马超、尹邦彦、田乐乐、刘思博、周建坤、张楠,学生摄影:余思远、徐煜)

作者:乔真真 夏小童等 摄影:鞠红伟     责任编辑:乔真真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