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下午,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助理王晓茹教授走上讲台,为2017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讲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与交流”。她从工程高等教育发展的里程碑——“华盛顿协议”、“一带一路”国际交流合作内容及含义、“一带一路”与“高铁走出去”、大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与国际竞争力等四个方面进行讲述。
“一带一路”是近几年国家发展的热词,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一带一路”建设作为重点。“经济上的‘一带一路’建设是狭义的‘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更多的是一种概念,是各国协同发展。”在对“一带一路”国际交流合作内容及含义作介绍后,王晓茹结合自身在国内外的学习经历,讲述了“一带一路”对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技术挑战是最小的挑战,投资风险的挑战和文化差异带来的生活挑战更严峻。”王晓茹讲述到,海外企业面临当地政府政策的挑战,落后国家政府存在相关部门办事程序的随意更改、办事效率的拖沓低效以及不合理、不规范的强盗式的干预行为。对此,王晓茹表示高素质的境外管理人才依然缺乏,境外经营管理人员需要对驻在国法律法规熟悉,培养良好的心理调节和适应能力。面对与用户之间的文化差异等所增加的满足用户需求的难度,王晓茹说道:“为树立中国企业的形象,我们的海外工程师需要更多的精力去面对每一个程序,每一个问题,需要对工程更加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要解决“一带一路”建设中遇到的难题,王晓茹指出必须“教育先行”。王晓茹抓住因材施教这一要点,紧密结合听课学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通过讲述在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地对铁路员工进行上岗培训、实地考察实际需求等亲身经历,说道,“本科培养目标之一,就是要拓展大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提高大学生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能力。”王晓茹对此培养目标作出详细阐释:流利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流,提高研究与创新能力;从熟悉国际惯例参与国际规则到主导国际规则;有文化自信与包容心态;有道德与正直,做人诚信、做事诚信、学术诚信;身心健康,诚实的品性、共赢的心态、谦虚的态度。
王晓茹结合自身国内外的亲身经历,运用大量丰富的素材和案例,生动形象地讲述“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为学生带来既有国际视野又充满丰富专业知识的思政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