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复兴交大、创建一流大学”的征程中,在立足新时代建设新机关的新阶段,如何塑造“做成做优”和敢于胜利、敢于冒尖、敢于领先的机关作风和文化?机关同志们在第三届机关优秀工作案例评比中作出了响亮的回答。
2018年11月9日,第三届机关优秀工作案例第二轮评比于综合楼148举行。经过校机关27个部处96项优秀案例长达7个多小时马拉松式的答辩,此次评比涌现了一大批 “做成做优”的工作典型,评选出了“创新、质量、服务、育人”四类奖项的集体和个人的一、二、三等奖。
对于此次评比工作,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学校党委王顺洪书记多次提出要求。机关党委广泛组织,各支部积极参与,在繁重的日常工作中抽出时间练习答辩。西南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学龙,党委常委、机关党委委员沈火明,机关党委书记苏小桦、副书记陈璐、委员赵彦灵,四川大学机关党委副书记熊伟,西南财经大学机关党委书记刘伟林,西华大学机关党委书记王代言,成都理工大学机关党委副书记王雪飞,电子科技大学机关党委刘枫,四川大学研究生代表王紫东,机关三十个支部的支部书记、委员等组成了“大评审团”,全程参与评审。集体创新案例中,科研院的“全国率先的高校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创新改革实践”和组织部的“科学制定考核办法,激励干部新担当新作为”并列第一名。
集体案例亮点频出,内容详实,其中,科研院院长周祚万、组织部部长韩旭东、机关党委书记苏小桦、人事处处长刘长军、学工部部长高平平、资实处处长钟冲、校纪委副书记兼监察处处长吴晓雄、文科处处长张雪永亲自上阵,代表本单位进行答辩。从“全国率先的高校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创新改革实践”到“科学制定考核办法,激励干部新担当新作为”;从“用心用情打造学生‘三大典礼’”到“优秀机关案例评比树典型”;从“深化公有房产配置改革,推进资产精细化管理”,到“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守监督执纪问责职责,做好信访和问题线索处置工作”;从“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夯实‘两学一做’成效建设”,到“推优拉低,以点带面,构建‘三位一体’博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从“认真落实学校党委决策部署,助力‘三校区一体化办学’”,再到“精准扶贫,细致服务,让留守儿童成为健康成长的一代新人”,都拿出了各部处的看家本事,特别是组织部支部(含机关党委)共17个案例,机关党委三位老师全上阵;资实处钟冲处长三次上台答辩,既讲出资产管理的种种困难,又讲出如何破题的各项举措;人事处刘长军处长的落实党委决策打通思政和管理职称晋升通道,使大家看到进步希望的工作案例受欢迎;学工部高平平部长讲述“三大典礼”以润物细无声立德树人的案例令人感动等,体现了新时代下机关干部队伍建设“既要政治过硬,又要本领高强”的总体要求。
个人案例特色鲜明,干在细处,干在实处,有许多青年教职工脱颖而出。招标办冯涛汇报了如何发挥好高校优势,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实现智志同扶,不让老乡再返贫;校团委的任凯利探索出了一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运用新媒体手段引导学生向上向善;党政办的陈晨分享了自己在业余时间中如何为交大打造百科词条,输出交大品牌形象,提升学校影响力的过程;从北京助勤专程赶回来的宣传部朱莹燕介绍了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让高校宣传工作活起来;科研院的马霖就如何以优质的管理和服务促进学校基础研究工作分享了经验;学工部的孔祥彬讲解了如何引入“从游模式”实现“三全育人”;档案馆的崔啸晨讲述了如何利用校史网游推进新媒体时代下校史教育的改革与实践等。机关“青椒”们用新时代的话语体系讲出了新时代工作岗位上做出的优秀工作案例,让人感到“后生可畏”。
张学龙副书记在总结时指出,此次评比精彩纷呈,总体质量上比往届要高,许多案例让人听了热情高涨,展现了机关“敢于冒尖,做成做优”的作风素养。对于今后的机关工作,他强调,要牢记机关优秀工作案例评比的初心,发挥好机关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各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的先锋作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贯彻落实学校党委的各项决策部署,抓好优秀工作案例的示范宣传,继续做成做优做强,以一流的党建和思政工作引领其他工作的落实,为扎扎实实建设轨道交通领域世界第一的西南交通大学而不懈奋斗。
四川大学机关党委副书记熊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优秀工作案例评比创新了各部处工作经验交流的形式,十分具有借鉴意义,此次评比的每一项案例不论获奖与否都是优秀案例。几所高校机关党委同仁们表示,有些案例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要将把这些先进的工作经验带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