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交大要闻 >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交大要闻 > 正文

“90后”与“90”后共沐真理之光——朱铃教授与青年学子共读《共产党宣言》

来源:新闻中心 日期:2018/11/09 15:29:00 点击数:

今年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11月8日下午,党委宣传部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举办“《共产党宣言》:壮丽日出,歌中之歌”讲座。马克思主义学院90高龄的朱铃教授与“90”后的青年学子共沐真理之光。

从马克思22岁写的博士论文序言援引的古希腊神话普罗米修斯不惜牺牲自己为人间盗取“天火”的故事出发,朱铃把马克思比喻为“人间的普罗米修斯”,这“天火”就是他创立的、以他名字命名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阐明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和人类自身解放的道路。马克思主义穿越了两个世纪,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把它对人类的意义比喻为“壮丽的日出”,马克思是“顶天立地的伟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

朱铃谈道,《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中的经典,被称为“歌中之歌”。它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中流传时间最长、发行量最大、影响世界最深的著作,它是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纲,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出生证”,它成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的转折点,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共产主义者,“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大学生都应该读一读《共产党宣言》。


在介绍《共产党宣言》序言及本文的结构和基本内容后,朱铃着重讲了学习《共产党宣言》的体会。

第一,《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唯物史观,是《共产党宣言》的灵魂,是理解《共产党宣言》的金钥匙。它经受住了历史的检验,是普遍真理。“这些原理的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就告诉我们,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的运用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历史已经证明,没有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不可能取得胜利。

第二,《共产党宣言》的任务是宣告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共产党宣言》提出了“两个必然”,这“两个必然”是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的,它是科学的真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原动力。历史不会终结,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不可能永远存在,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都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阶段。“两个必然”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但随着现代生产力的发展,追逐剩余价值和利润的最大化,使它的生产关系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其表现为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造成了生产力的破坏,在上个世纪甚至演发成两次世界大战,造成人间的浩劫。这表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太狭窄了,这就决定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性。“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却对准了资产阶级自己。”“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来,资本主义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资本主义本性没有改变。学习《共产党宣言》,能帮助我们认识共产主义理想的科学性、真理性,不因为资本主义的某些变化而动摇了我们的理想。

第三,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实现,但它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奋斗过程。《共产党宣言》指出的两个组成——无产者组成为阶级,它的先进分子组成共产党。从无产阶级和共产党担负的历史使命中,可以看到实现共产主义的长期性。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是以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还经历了长期的斗争过程。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以一种没有剥削和压迫的新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更需要长期曲折的斗争。中国共产党追求的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邓小平说:“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于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绝不能掉以轻心。”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我们不能因为实现共产主义的长期性而动摇对共产主义的信仰。

《共产党宣言》指出了无产阶级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必须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发展生产力,消灭私有制,同一切传统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最终消灭剥削和压迫,实现共产主义——自由人的联合体。这些任务的完成必须经过艰苦的奋斗,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靠一代又一代人奋斗得来的。朱铃指出,学习《共产党宣言》,我们要目标始终如一,在奋斗中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又要在伟大理想的指导下艰苦奋斗,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上做起,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业者、创新者、建设者。

第四,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集中到一点,就是为人类求解放。学习《共产党宣言》,就要深刻理解“无产阶级的运动是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它回答了共产党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这是共产党及其它政党的本质区别。《共产党宣言》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的思想植根于人民之中,指明了人类解放的道路,习近平总书记说:“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毛主席正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理论,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我们是共产党,是帮助人民的。如果不帮助人民,就是背叛马克思主义。”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朱铃强调,学习《共产党宣言》,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把我们的命运紧紧地同祖国、民族、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在为人民谋利益、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斗争中,放飞梦想,书写人生华章。

在讲座的结束语中,朱铃说:“今天我们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向马克思致敬、向马克思学习。我们一定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全国人民一起,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团结奋斗,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轮一定能扬帆远航,乘风破浪,克服困难,胜利抵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彼岸,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共产主义长征中取得又一个伟大胜利!”台下响起的热烈掌声表达了青年学子拥有着共同的心声。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林伯海主持座谈会。他感谢朱铃教授年过九十,仍不忘思政课老师的使命,在学生中传播马克思主义。他概括了讲座的要点,即从《共产党宣言》中我们能够学到什么、怎么学、怎么做。

讲座致敬伟人,研读经典,受到青年学子的热烈欢迎。外国语学院的一位同学说:“讲座一下就引得我很想去认真研读《共产党宣言》。朱老教授这位‘90后’讲得太棒了,这么生动的思政课真希望更多些。” 




作者:李悦 孙蕊 陈姝君 摄影:鞠红伟     责任编辑:陈姝君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