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交大要闻 >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交大要闻 > 正文

【经典阅读】一生风雨,过眼云烟——读《苏东坡传》有感

来源:校团委 日期:2019/03/16 18:02:08 点击数: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宋代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排名第一的就是苏东坡。中国文化讲究“字如其人”,如此之高的书法造诣与他跌宕起伏而又光芒四射的一生是分不开的。苏轼的《寒食帖》短短129个字,却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一提一按间,大小疏密,跌宕起伏,变化万千,意趣天成。人生亦然,起起伏伏,屈屈伸伸,不仅是一种姿态,更是处世的大智慧。

苏轼是四川眉山人,号东坡居士。生于书香世家,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都是文学家。苏氏父子在唐宋八大家中就占了三席,他的母亲也非常有文学修养。父亲苏洵大器晚成,家学淳厚。这样的家庭背景给了他们兄弟二人很好的教育。

苏轼年少成名。在21岁的时候就和父亲、弟弟赴京赶考。当时礼部的主考官就是鼎鼎大名的欧阳修,苏轼挥笔写下《刑赏忠厚之至论》,文章名震天下,轰动一时。读完苏轼的考卷,主考官欧阳修赞叹不已,但他以为是自己学生曾巩写的,为了避嫌,便将本应第一名的试卷改成了第二名。后续见到苏轼并交流后,感叹“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苏轼的这篇文章也得以流传天下,后成为历代散文写作的典范。苏轼一出场便惊艳了整个大宋。

父亲为他起名为轼,就是希望他可以像马车上的轼一般,不要太过耀眼。可他性格豪放,锋芒毕露。为官以后很快就卷入了宋朝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实施变法,可苏轼认为这样的行为操之过急,连续向皇帝上书,这样的行为很快便引起了新党的惶恐和陷害,苏轼只好无奈地离开朝廷,到地方做官。虽被贬杭州,苏轼却并未消沉,他带领当地的百姓对西湖进行治理工作,完工后心情大好的写下“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样的佳句。

43岁那年。苏轼可谓大难临头。新党的代表人物抓住苏轼的《湖州谢上表》大做文章,强烈要求朝廷处罚妖言惑众之人,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苏轼被指责:其一,不学无数、毫无悔意,该杀;其二,傲慢无礼,心中毫无朝廷,该杀;其三,其诗文蛊惑人心,该杀;其四,诋毁圣上,该杀。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好在苏轼是幸运的,在一系列外在因素的帮助下,虽再次被贬黄州,可至少保住了性命。虽一次次经历磨难,苏轼却从未失去对生活的热爱,他带领自己的两个儿子在东坡上开垦荒地,并建立东坡雪堂,东坡居士的称号也是从这里开始流传的。

司马光上台以后,把王安石的新法一律废除,同为旧党代表人物的苏轼得以东山再起。可好景不长,苏轼主张保留其中行之有效的部分,这让保守党又将他看成第二个王安石,苏轼“知难而退”,不愿意再陷入党争得旋涡之中,主动请求离开朝廷,随后他先后做了杭州,扬州,邓州等地太守。1094年,哲宗亲政,新党再度上台,苏轼又因为诋毁先朝的罪名,贬到儋州,也就是现在的海南岛。当年的海南岛可没有今天这样繁荣,是南蛮之地。

但不管在哪里,苏轼在政治方面尽可能有所作为,他在徐州任职时候,黄河绝堤,城里的富豪纷纷出城避水,整个城市惶惶不可终日。苏轼力挽狂澜,将富民赶进城内,带领村民筑堤防水,徐州得以保存。他在杭州任职的时候,碰到大旱,他开挖了苏堤。苏轼被贬官到黄州,政治上最失意,文学上确最丰收,他在诗词赋曲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成为继欧阳修之后北宋的文坛领袖。

中国的传统文人,都存在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情怀。一个人在仕途上,顺风顺水,就要为民请命,做一些好事,为国为民,侠之大矣。当一个人命运不济时候,要保持友善、清高的气韵,要有骨气,像莲花一样,出于污泥而不染。这是古人的做法。但苏东坡在命运不济的时候,不但独善其身,同时,对人生,对世界,对世间百态都进行深邃思考。用文学的方式探求生命的奥妙,去塑造人类的精神殿堂、艺术殿堂,深化人类的精神世界。也给后世的文人,树立了标杆。一个人最苦闷的时候,往往也就是文学艺术最泉涌的时候。

苏轼多次游览长江,面对滚滚东去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他想到了自己,不仅浮想联翩,写下了千古名篇《赤壁赋》。他感叹千古风流人物,一去不返,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现实矛盾,他既希望像三国的豪杰那样,建功立业,“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但想象到自己早生华发,芳华已逝,尚未实现政治抱负,留下引已自豪的政绩,让他产生了人生如梦的感叹。在赤壁怀古中,写景怀古,慷慨激昂,境界远大,被誉为千古绝唱。这首词,是他创立的豪放派,对后世影响很大,至今读来仍让我们感动 。

在一年一度的中秋节,苏轼把酒问天,寄托对弟弟苏辙的思念之情。“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虽然他有这样的苦闷,但他内心是积极的,所以他笔锋一转,就说出了一些人生哲理:“不应有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共同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一唱三叹,把人类的情感,美好的情怀,生活中不好的记忆,人生和自然的探索融为一体,给人巨大的精神享受。

经过一系列的苦难,他醇甜而成熟,透彻而深入。在下棋时,他体悟到:“着时自有输赢,着了并无一物”。他不再执著于“奋力有当时志世”而是“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所以当苏轼遨游赤壁之时,面对“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发出“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感叹,便也可被世人所理解。他飘然独立,只愿做一只孤鸿:“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面对起起伏伏的人生,终于能够风轻云淡的说出:“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在诗词散文、书法等方面,都有独特之处,尤其是开创令人耳目一新的豪放派,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他的文学创作,代表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就是到了今天,仍然是一个无法超越的高峰。苏轼的声音,在历史的长河里永远定格。就是在今天,我们仍然为他的洒脱折服,他树立的人生标杆,让我们敬仰景从,他教会我们如何去面对生活的磨难。

《苏东坡传》作者林语堂说道:苏轼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古往今来,有太多文人墨客仕途坎坷,可唯独只有经历过人生无数次大起大落的苏轼,真正做到了一生保持着泰然的姿态,超然脱俗,绝世独立,不管遭遇怎样的坎坷,都能乐在其中,发自内心的笑出声来。

就像辛弃疾说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这其实就是一种人生态度,世界丑恶还是美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看世界的态度是美好的。

 

 

【作者简介】

我叫韩鑫明,来自于机械工程学院工业工程专业,担任班级班长。在生活中热爱读书,热爱旅行,喜欢尝试一切未知的事物。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善于与他人进行交流。


 


信息员:黄鑫桂     作者: 韩鑫明 编辑:姚俊臣     责任编辑:陈丝丝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