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2012年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在九里校区举行。会议围绕主题“弘扬雷锋精神构建大学生心理志愿服务体系”展开。
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会长、我校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主任宁维卫教授,校团委书记朱剑松,宜宾学院刘维鸿教授,西南财经大学孔勤教授,以及来自四川省28所高校的80余名师生参加了会议。广大师生在会上就“雷锋精神”“志愿服务”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6月2日上午,研讨会在网络教育学院四楼报告厅举行。校团委朱剑松书记表示,“志愿服务是青年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能够让大学生们学会关爱他人,关注社会,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他还介绍了我校近年来志愿服务的特点——动员广泛化、培训专业化、活动品牌化、服务基地化、参与大众化。
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会长宁维卫介绍了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学会的发展历程,强调心理健康教育要本土化研究,呼吁四川省各大高校团结起来,建立“四川省大学生心理志愿服务体系联盟”。他还向广大师生介绍了我校大学生心理学会近年来取得的重要进展。
四川省心理研究与教育网网站负责人马岳德详细介绍了网站的发展历史及网站的功能定位和版块内容。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陈丽教授向大家介绍了由我校学生设计的“心理健康教育月”的logo。
上午十时30分,宜宾学院刘维鸿教授作了题为《集结在感恩与奉献的旗帜下》的讲座。在讲座中,她说:“雷锋平凡,但并非琐碎;神圣,但并非不食人间烟火。他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精神:奉献精神、钉子精神、螺丝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她表示,“感恩与奉献是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魂”,感恩的关键在于回报,但不是简单的回报,而是一种责任;奉献是不求回报却能得到回报的给予,要将两者融为一体,付出关爱和行动,得到快乐和满足。她还呼吁大学生应在感恩与奉献的旗帜下,为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作出努力。
刘维鸿教授用散文诗般优美的语言向大家阐释了雷锋精神的内涵和感恩与奉献的意义,也让在座师生受益匪浅。
下午,西南财经大学孔勤教授以《志愿者——参与社会公益的一种生活方式》为题做了讲座。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与大家分享了志愿服务的经验和感受。她说,志愿服务可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并号召志愿者们“行动起来,奉献社会”。
随后,教师与学生各分成两组,进行小组交流。学生小组进行了自我介绍,并分享了自己的志愿服务经验,探讨了雷锋精神的当代内涵以及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教师小组通过交流,呼吁关注硕博生、教职员工的心理健康,并提出本专科心理学教材应该有所区别。
最后,由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会长宁维卫教授为27篇获得优秀论文的作者颁奖,为团体会员颁发证书。陈华教授作大会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