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台湾的印象,是否还停留在小学语文课本中那湾平静的日月潭,或是一行台湾地区官员西装革履地拜谒中山陵,抑或是头发斑白的老兵回到苦苦思念的故乡时的泪如泉涌?为了更好了解她,趁着寒假,我去了一趟宝岛台湾。
先来到全台第二大城市——高雄。这里的2月很暖,观音山上,木棉花开成一片火的海洋。你抬起头,能看见令人晕眩的阳光。栀子新绿,空气中弥漫着阳光、花香与海水交融的气息。起初,你会很不习惯这里的生活。因为喜欢热闹的你会发现这里安静得可怕:车站、博物馆、餐厅、购物场所……在所有公共场所你几乎听不到人们大声说话。乘坐地铁时,身边的一名5岁小朋友大声讲了一句话,她妈妈立刻竖起食指,轻声叮嘱:“嘘,声音小一点,这里是公共场所,不要吵到其他人。”不习惯道谢的你,发现“谢谢”随处不在:你乘公交车,每位乘客上下车时,会同司机师傅相互道谢;无论是购物,还是就餐,几乎每五句话里就有一句是“谢谢”。你更无法适应这里所有人乘坐电梯需要排队,乘坐扶梯一律“左行右立”,以及乘坐高雄地铁时,每到报站广播中响起的那句“高雄捷运关心您,下一站XXX”。即便你一开始无法适应,也会随着大家的脚步做出同样的举动,并很快喜欢这里的一切。
在台湾义守大学,初来不到一周,便会产生种种触动:报道那天,学校志愿者会带你熟悉校园,细致地讲解当地衣食住行。学校除了提供干净被褥床单以外,还有一包崭新的抽纸和一瓶矿泉水。为方便师生饮水,每台饮水机分冰、温、热三种出水口。公共洗衣房门口,端正地贴着“为避免影响其他人休息,晚上11:30后请不要使用洗衣机”。为防止坠物带来的安全隐患,每层楼梯口都拉有安全网。偌大的校园,一座凉亭成为唯一允许吸烟的地方。
你渐渐会发现,这里的校园文化理念和教育模式与大陆大都一致,但在校园文化方面不尽相同。从学风上来说,大陆学校提倡以学习为主,校园学习气氛非常浓厚,学生的应试水平也普遍较高。因此,在这里学习的大陆交换生普遍感觉压力降低,成绩也普遍高于台湾同学的平均分。不过相比之下,台湾的考风更胜一筹,学生普遍遵循诚信考试的规则。从教风上来说,大陆的学校比较注重科研成果,学术气氛较重,注重理论知识,老师也以专职为主。而这里的老师受到的束缚较少,兼职的较多。与大陆的大学重视期末成绩相比,这里更看重平时成绩。因此,就算是选修课也会有大量的作业,并需要团队合作,而非简单的混学分。在课程评价理念上这里更重视形成性评价,即学生在本课程中所获得的锻炼和进步,学生的平时成绩构成学生最终成绩的主要部分,相对忽略学生原来的基础。而在大陆,只要你学习基础好,学习能力强,期末突击复习一下,基本不会挂科。
另外,你的邮箱经常收到学校的各类“问候”:咨询网路组抱歉地通知你校园网路几号需要维修,综合企划组邀请你参加“谈天体与地球的关系系列讲座”,体育室问你要不要免费观赏义大犀牛队对统一狮的棒球比赛,……没错,不需要扒着校园宣传栏,没有辅导员通知,只要打开个人邮箱,最新校园资讯扑面而来。
去校图书馆借书,惊异地发现这里的书本,居然鲜有用笔涂抹的痕迹。馆内安静有序,往来者步伐轻盈,尽可能避免产生任何噪音。咖啡馆自然地融入校园建筑,完全不彰显突兀;汽车、机车规矩地停在校门口的地下停车场……你是不是突然也认可,校园的美丽和风格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其成员的审美和社会情趣,很多已经步出校园多年的游子之所以怀念自己的校园,也包含了一份对于当年生活环境的萦系。
在背山面海的台湾中山大学,红砖堆砌的教学楼与离校不远的古迹——打狗领事馆遥相呼应,百年大榕树伸展着繁茂的枝叶,粗壮的枝干坚定地深扎在泥土中,松鼠欢快地在枝头跳跃,还有那一山的凤凰花,等待着6月燃烧。当你来到台北真理大学,仰视她宏伟的大教堂,触摸那斑驳的墙面,可以细细品味出1872年至今关于她的所有历史。当你漫步在位于台中、拥有自己牧场的东海大学,吃着牧场自己生产的牛奶冰棍和饼干,会有强烈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你发现,这里每所学校在各自拥有独特风格的同时,又有着一些共同特点:整洁优雅而不奢华的校舍,规范的国际化标识、一石一木皆设计得极为精巧自然,校园环境展现的文化符号让你不得不惊叹。还有不得不提的“厕所文化”:无论在哪所高校,洗手间内设施完好,环境清洁,有充足的手纸供应。另外,温馨的提示语、盆栽,以及专门为放置私人物品设置的台桌无不体现学校对厕所的周到管理。
你曾经听李敖在电视上讲“台湾没有大人物”,现在你是不是有点信了?因为你可以在地铁站偶遇同样赶车的某个高官,在超市撞见某个著名歌手。在你即将离开台湾之际,检查证件的海关人员跟你聊她儿子脸上有颗同你一样的酒窝,然后亲切地对你说:“欢迎下次再来台湾玩!”
公共管理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 曹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