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交大要闻 >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交大要闻 > 正文

【经典悦读】张兴博:梦见弗洛伊德——读《精神分析引论》有感

来源:校团委 日期:2014/02/28 16:38:00 点击数:

 

这是一个出现在我梦中的场景:老年弗洛伊德严肃地绷着脸孔,白发细密而一丝不乱地梳向一侧。他摘掉了眼镜,显然是准备向对手做最后的攻辩。这个一向言辞干练的奥地利小老头儿成竹在胸。他站在铺满试卷的讲台的左侧,双眸炯炯。而此刻,穿越而来的东方大儒孟子先生则身着宽袍,两道长寿仙眉下双眼微闭,等待着弗洛伊德关于人性的总结陈辞。梦境中没有声音,但却仿佛可以嗅到即将爆发的关于人性善恶之争的荡气之音。作为一个心理学爱好者,我安静地坐在台下,满心欢喜地期待着弗洛伊德的又一次发言。

这个梦清晰而又完整,醒来后我捧起枕边的《精神分析引论》不禁啧啧称奇!这是一本首先在哲学领域引起反响的书,更是一本开拓性的心理学典籍。自1879年冯特先生来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科学心理学实验室,广纳海内外的心理学门生以来,心理学这个原本道不清说不明的学科从此一骑绝尘,从哲学学科的母亲怀抱中挣脱出来,开始走出自己独立的发展之旅。

第一次阅读弗洛伊德的书籍还是在高中时代,校长席正安先生是一名教授,极力提倡素质教育。我至今还非常钦佩他可以在那么白热化的同校竞争态势下,提出了晚自习可以自由选择,鼓励同学们广泛阅读,到图书馆上自习这样的倡议!于是即便是高三最为紧张的复习阶段,我还紧锣密鼓地利用课间时间阅读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卡夫卡的一系列短篇,当然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则是散发着神秘主义气质的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

初读弗洛伊德的缘分,也许就是来源于我少年时代自然生长出来的对于猜想别人心理活动的好奇心。现在回想当初,逐渐就理解了“预言自我实现”的心理学解释,也更加透彻了“人的意识层面的心理活动只是冰山一角,而未被觉察到的潜意识则占据了心理活动的大块版图”的深刻意义。

再读弗洛伊德,我已经成为了一名工科学生,每日在九里明诚堂内“习矿业土木工”。闲事课余在学校图书馆借阅一本《超越快乐之道》。也许来自柏拉图的灵魂三分法,也许受到东方荀子的循循善诱,弗洛伊德再一次升华了他对人性的独特见解。深受达尔文《进化论》影响的他,早就看穿了每一个游走在繁华都市街道的社会人的动物属性。“本我”便是这人性中最具生命张力,也最难以为“自我”所掌控的原始冲动。而每次面对诱惑,对抗贪婪,力挽狂澜于声色江湖的那个“超我”不就是我们人性中一直都在供奉和向往的神性“自我”吗!曾国藩说世间所成之事一半皆因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这就是人性中“超我”与“本我”追逐一生时光所斗争最终成就的那个“自我”的真实写照啊。而那个每时每刻都要受到左右夹击的中间老好人“自我”不断地体验着焦虑,也就不断地成长着。人如何快乐呢?古希腊的昔勒尼学派给出的答案是节制、知识和善行,佛陀劝诫世人先要利他,终是涅槃。庄子说无为即是乐。到了弗洛伊德这里,他终于用人间的语气和科学的方法阐释了快乐其实是每一个经过释放的压抑,是内心深处动机的合理过渡和表达。

三读、四读、N读弗洛伊德,发现他的思维缜密细微,像一名临床医生手持柳叶刀聚精会神地剖析着人性结构中的灰色地带。他的心胸宽怀而决绝,容得下法国催眠之术,容得下维也纳医学大会对他的批评,却丝毫容不下卡尔荣格另立山头对他的背叛。“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华夏儒生为其后人历史地选择了“礼性”的国民风雅。犹太人的颠沛命运、辗转反思,赐给了弗洛伊德一面“理性”的窥镜,以此镜透射万千世界,便可观每一个孕育喷发的原始动力力比多之泉,可听每一个言外有意的口误之音,可析每一个或怒或哀的深夜惊梦!

我以为读书也是需要缘分的!

作家铁凝说当年她31岁时曾经有一次机缘与冰心老人聊天,冰心问其是否已经嫁人,铁凝害羞而又惭愧地回答道:没有,还在找合适的对象和缘分。冰心先生微微一笑告诉她,缘分不用去找,诚心诚意地去等就好了。

妙不可言,时机恰好!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却成全了我和心理学的一段缘分,从西藏纳木错旅行归来之后,听心理学课程与阅读心理学书籍成为我生活中重要的部分。我也先后通过培训、认证成为一名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也有一些机会给心理学爱好者讲授心理学课程。2009年的新春佳节,受四川省文明办、团省委和青基会之托,我和德阳市文明办的杨老师作为心理干预志愿者一起陪护10名灾区的孤儿赴北京过新年,共同度过了22个日夜。白天的参观、学习行程之中孩子们的快乐溢于言表,可是深夜每每听到孩子们从梦中的惊厥叫喊,便可知那一幕天崩地裂的痛苦和别离是需要悠悠时月和涓涓爱心来慢慢抚慰的。我常常想,如果弗洛伊德也来到这群孩子中间,他会以怎样的人性态度和治疗方法来帮助这些孩子呢?这个命题没有答案,不过弗洛伊德一定会以严谨的科学家的风范对待灾后异常心理活动的研究和解释吧。

精神分析,这一至今仍旧发生着重要影响的心理学流派是很多人重新认识人性,解构人格的理论来源。毫无疑问在这个领域,弗洛伊德及其衣钵传人为整个心理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遥想当年,一个并未受过系统学龄基础教育的犹太小商人之子,通过勤奋的学习,保持着对周遭最敏锐的察觉。他不断地通过自我分析,由表及里、层层递进地挖掘着内心深处每一处细微的心理过程。这就是一个开创者的样子:敏感、倔强而又不知疲倦!

走进心理学,我重新认识了这个世界,更好地处理着我与自己、与世界的关系。走进弗洛伊德,便可凌厉地看待那些困惑我们已久的黑暗世界,那些梦、那些潜意识、那些人性中潜伏着的力量,也更加轻松和自在地生活在明亮的光影之中!

 

作者简介:

张兴博,工学硕士,现任校团委副书记。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高级职业指导师、成都团市委12355青少年服务台心理专家、GCDF全球职业规划师,《养生杂志》专栏特约撰稿人。

作者:张兴博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