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交大要闻 >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交大要闻 > 正文

【经典悦读】卢云:扬我交大 勇于创新——读《大数据时代》有感

来源:广州校友会 日期:2014/04/18 07:26:00 点击数:
 

拿到《大数据时代》这本书,一看封面, 除了醒目的五个字,特别注意到书名下面有个 小标题--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让我眼 前一亮,迫不及待的翻开阅读......

“身处大数据时代,我们必须拓宽对公正 的理解,必须把对个人动因的保护纳入进来, 就像目前我们为程序公正所做的努力一样”--这段话引起我强烈的共鸣,因为自身一直从事校友会志愿者工作,体会到对公正的理解和个人动因的保护对校友会发展非常重要,校友会工作很多是热心校友和志愿者支持起来,如何让热心者更热心,让观望者更积极?我认为一个可持续的好的公正制度设计和落地是关键, 让出力者获得持续的正面精神和物质文明激励 ,无论是荣誉、机会、奖励、发展都能匹配好贡献,用良好制度而非权威来说话,来拓宽对公正的理解和个人动因的保护。其实延伸开来对任何平台乃至整个社会而言都是如此,比如创新开拓、科学研究、社会发展、学校教学、 经济合作、生活幸福、医疗健康、文化体育等 方方面面,我们评价一个平台也就有了更多的客观,主要看这个平台里的人在其工作期间有推动哪些让平台里出力做事的人得到持续正面鼓励的好制度的产生和落地,只有这样的公平才会让幸福感不断增强。对于母校和校友会发展来说亦是如此,勇于创新,组织可持续的好的公正制度设计和落地是扬我交大和令交大人幸福自豪感增强的根本。 

“Farecast利用销售数据来预测未来价格 ;谷歌重复使用搜索关键词来监测流感的传播 ”,这一切都是在运用创新的力量在挖掘大数 据的真实价值,就像漂浮在海洋中的冰山,第一眼只能看到冰山一角,而绝大部分则隐藏在表面之下。结合我交,有了好的制度的基础上,学校树立全员校友意识,调动广大校内(在校师生)校友和校外( 毕业离校)校友共同参与平台建设,把整合校内外校友大数据作为抓手,将推动校内外校友创新作为路径,抓手实施可以考虑借鉴微信等各类互联工具形成校内外校友良性互动的安全大数据平台,路径实施可以考虑筹集各类资源(人才和资金)面向校内外校友推动建立交大创新共同体,可灵活开展不同形式的产学研合作,作为一种导向可设立校内外校友均可参与的创新类赛事,如可在整合现有的一些推动创新的活动基础上考虑推出西南交通大学创新大赛(可邀请赞助支持),甚至针对创新专门设置校长奖励计划,起到主旨鲜明统合综效的作用,涵盖人才、科研、教学、校友、宣传、校史、招生、就业、设计、创意、发明、投资、实验、 策划、教材、创业、管理、社团、后勤等学校工作方方面面,持续不断的创新,持之以恒的办好,使围绕创新的正能量互联互帮互助成为交大人乃至向亲朋好友不断延伸的一种良好习惯和生活方式。当伴随着良性激励的创新成为一种内化,则不仅扬我交大,更提升自身价值和对社会的贡献。

“大数据并不是一个充斥着运算法则和机器的冰冷世界,可以帮助采取补救措施,甚或 能检测到微小的癌变,赶在疾病爆发前根治; 这也提醒我们在使用这个工具的时候,应当怀有谦恭之心,铭记人性之本”,所以在有了良好制度和平台创新基础上,更不可或缺的是人性之本。对全体交大人来说人本机制的构建是关键,而更重要的是转变观念,致力于服务型高校和校友会平台建设, 打造出相互间平等且尊重、团队及个体贡献持续获得正面鼓励的给力服务型平台。在此总结出一个面向校内外校友都可适用的以人为本的三二一机制,即三持续(持续 关心老年校友、持续给力中年校友、持续扶携青年校友);二不分(不分职务高低、不分财富多少,校友间一律平等相互尊重);一关爱 (关爱校友自身及校友上一代的身心健康和下 一代的健康成长); 关于三持续应提倡青年校友被扶携的同时主动成为关心老年校友的志愿者和支持中年校友的生力军,给力中年校友要有造血意识和行动 ,建立良性互动和制度激励,这样反哺平台能力不断增强,关心老年校友和扶携青年校友才能做得 更好。关于二不分一定要一以贯之,相互间平等和尊重是平台的基石,在平台要序的是热心、比的是贡献,树立各层领导的角色是服务的分工意识,以服务者的心态来参与,一心一意推动校友凝聚和发展。在这方面近期接触到的南京市鼓楼区政府打造服务型平台的诚意令人感动,其本身就是在创新,在服务意识和行动上的创新,当然相信这样的服务创新就是在良性互动,就是在造血,也定会收获更多的反哺,这种观念的转换是满满的正能量。关于一关爱就是结合人本机制在校友间积极弘扬平等、尊重、分享、互助文化精神, 通过校友间的联系和活动扩展传递浓浓暖意的大数据,把关爱代际相传且传递给身边更多的亲人和朋友, 团结广泛的力量,倡导校友间正能量互帮互助 ,开放共享 , 资源互补,包容感恩,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 ,让校友和平台良性互动,凝聚校友间 给力互助的氛围,提升平台综合服务校友的能力 ,提升平台的整体解决问题能力。同时让广大校友明白到校友工作做好的意义不仅对学校、校友会、校友本人有益,还可实现承上启下代际相传的互助, 通过各种载体可以把关爱上传至校友的长辈,还可以下传至校友的子女,也可以平行传递给身边的朋友,实现校友情谊代代传、资 源共享同发展的良性循环,最重要的是让校友们可以在相互温暖、相互关爱的环境中健康生活、事业发展。 这个机制如能持续推动和坚持则交大人和更多人持续受益。开放的心态令人本机制焕发活力, 在这样的心态下恰可营造出这样的幸福感倍增且拉通代际和友情关系的大数据思维。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在之前制度+创新+人本基础上,融合就变得尤为重要,这是必须要走的路。我们可以很清晰地来把握大数据的趋势,知识的高速迭代已经驱使书本内容的更新刻不容缓,如果无法跟上这样的潮流,可想而知是与社会严重脱节的,假如社会中各种互联 的实践已经如火如茶,而在象牙塔内却很难寻觅到这种激情的碰撞时,甚至连这块的知识都没有准备好,这样的代价则是在潮流中迷失, 这个时候最好的解决之道就是校内校外的融合 ,各种形式的融合,实战是无法用模拟的方式来替代的,否则比赛就永远只是一种美好的愿 望。大数据在实用层面的影响越来越广泛,解决了大量的日常问题。大数据更在重塑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大数据已经撼动了世 界的方方面面,将开启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 大数据发展的核心动力来源于人类测量、记录和分析世界的渴望,更大的数据源于人本身。 站在不同的视角看问题和心态开放的方式是不同的,在这里建议用国际化思维推动在交大人内部团结的基础上求世界的大同,在科研方面以产学研合作升华团结协作, 通过推动协同创新、产学研结合、各类互动交流 ,逐步以合 作文化和资源支持为导向推动校友连接并加强合作甚至共同组成学科国家队,共同去冲击世界高点,这种合作基于相互平等和尊重来做正能量团结,求大同存小异,倡多赢弃零和 ,提升正能量互帮互助共同发展意识和行动 ,学习对方及国外同行好的做法共同进步,形成相互欣赏乐见其成的氛围,只有这样平台才 会发展和进步,受到支持和尊重。相信每位校友前行的一小步,汇聚起来就是交大发展的一大步。只要我们以开放的心态,互 联的思维,创新的勇气,人本的滋润拥抱“大数据时代”,相互融合,就一定会抓住历史赋予交大和交大人的机会,乃至为社会作出我们更大的贡献。

 

作者简介:

卢云,1975年出生,在江西靖安长大。作为交大工科人一直以志愿者意识和行动参与校友会工作, 做力所能及之事。现任西南(唐山)交通大学广州校友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这个服务角色,虽生活于广州 ,毕业于交大,但自己不设区域和学校限制, 倡导互帮互助,乐意与各地的朋友们交流互动,各地的朋友们亦可作为您身边的志愿者,愿为朋友们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共享身边已有的资源。目前主要关注创新发展、亲子教育和家庭健康,五岁孩子的爸爸。爱好旅行,阅读 ,收藏,摄影,足球,篮球,羽毛球;喜欢做正能量和公益项目的志愿者。

作者:卢云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