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交大要闻 >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交大要闻 > 正文

如何看待课堂讨论 师生各抒己见

来源:新闻中心 教务处 日期:2014/05/26 09:39:00 点击数:

5月22日,来自学校工、理、文各学科的师生参加了教务处举办的第七期午间教学研讨会。围绕“如何看待课堂讨论环节”这一主题,师生对课堂讨论环节的意义、如何调动课堂讨论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怎样真正吸引学生注意力,让课堂讨论的意义发挥得更充分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

土木工程学院一位老师结合在英国、美国听课经历,剖析课堂讨论未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原因。在他看来,课堂讨论是动态教学和逻辑磨练。根据对英式讨论的体会,他提出3项具体举措:一是利用国际化战略,树立探索式本科课堂教学标杆。邀请国外优秀教师来校讲授示范课不失为一种切实可行的好方法,本校老师会对如何组织好的讨论课有具体印象。二是利用优秀科研项目,优化本科生能够参与的科研环境。三是部门联合,树立科学研讨的氛围。“无科学,不讨论。” 他认为,只重视技术传授而不重视科学探讨的观念应当改变;应充分尊重科学研究,发扬科学民主。

外国语学院一位老师认为,相比于其他教学环节,课堂讨论对教师形成更大挑战。教师需要对课堂的掌控能力更强,对讨论方式的组织更加灵活有效,对学生的追踪观察更为细致。老师需要以身作则、注重细节,随时做记录。任务完成后,师与生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十分重要。要切实发挥老师的指导性、总结能力和督促力。更重要的,课堂讨论还要避免流于形式,真正调动学生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参与讨论,使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来自建筑学院的老师表示,学生虽习惯于知识灌输的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科学探讨的兴趣,因此,需要一个兴趣点来激发其积极性。她指出,讨论课的质量需要大量的课下工作来保证,“课堂现场迸发的只能是零星火花”,并且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机会。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一位老师分享了组织课堂讨论的方法,认为她和学生已经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另有老师指出,香港的大学,教辅人员上岗前会有专门的培训公司对其进行培训,将来教辅人员在组织小班研讨课时可以得心应手,这对我校研究生助教的培训很有启发。政治学院教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一位老师在课程教学中始终坚持“一个中心”(做人做事),“两个基本点”(读经典和观世界),采用灵活方式开展教学。教学体现宽度和高度,体现向内看和向外看的辩证关系。

经济管理学院一位老师的体会是:老师提问方式应该灵活,吸引学生张口说话;多结合实际生活问题,学生可以有更良好认知;随机提问能够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有一点很重要——带着微笑上课,把乐观情绪传递给学生,“老师想传递什么情绪,学生都能收到。”教务处处长郝莉顺势给经管学院的这位老师“布置”了一个小“任务”:请她向在场同学们提问,让他们畅谈对课堂讨论的看法。

同学们踊跃发言。李同学认为,讨论结束后,学生总结加老师补充的方式比较好,希望开展大班授课后的小班研讨。任同学表示,老师要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刘同学建议,老师不要单纯按照课件来讲课,增加和学生的互动会使教学效果更好。她赞成小组讨论中小组长“自由选择、轮流当”的做法。王同学提议,强化课堂讨论环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应大胆地质疑老师”。

郝莉充分肯定了师生的观点。她认为,研究生助教在改变目前课程教学形式、增强课堂信息反馈、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教务处正逐步完善助教制度,构建充分发挥研究生助教作用的我校研究生助教体系。” 郝莉总结道,“好的教学不是费时间,而是省时间;是愉快、有趣的过程。”我们要尽力调动师生积极性,鼓励教师投入教学,挖掘乐趣。

据悉,教务处将于5月29日(周四)中午举办第八期午间教学研讨会,期盼师生围绕“通识课程建设”各抒己见。

作者:刘晓宁 梁慧颖     责任编辑:阮琦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