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交大要闻 >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交大要闻 > 正文

“适应工程教育要求 推进专业教学改革”专题学习会召开

来源:新闻中心 日期:2014/06/03 15:36:00 点击数:

5月30日15:30,大连理工大学副校长李志义就工程教育要求及专业教学改革在犀浦校区图书馆与交大师生分享了他的感悟。副校长冯晓云出席,教务处处长郝莉主持学习会。

李志义指出,现阶段各学校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普遍存在以下四个困惑——想不对路:学校所想与认证专家的想法不对路;写不对路:学校所写与认证专家想看的不对路;说不对路:学校所说与认证专家想听的不对路;做不对路:学校所做与认证标准的要求不对路。

随后,李志义从四个方面对工程教育谈了自己的看法。首先,如何理解工程教育的基本理念,李志义认为工程教育的核心理念是成果导向教育,其包括能力导向、目标导向、需求导向。应以学生为中心,从支持条件、师资队伍及课程体系三方面支持学生,让学生更好地达到毕业要求。工程认证分别从目标、需求、过程、评价、改进五方面认证五个问题:一是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是什么,二是为什么要让学生取得这样的学习成果,三是如何有效的帮助学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四是如何知道学生取得了这些学习成果,五是如何保障学生能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李志义着重强调审核是针对全体学生,对差不对优。

他认为,成果导向教育有四个实施原则:清楚聚焦、扩大机会、提高期待、反向设计。李志义着重讲解了反向设计,要根据内外需求制定培养目标,再设计毕业要求,最终确定课程体系,而不是逆向而行。

李志义对如何确定培养计划与毕业要求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确定培养方案应从确立培养目标开始,然后提出培养要求,整理出知识结构,确定培养方式,合理课程配置制定出有效的课程体系。他同时也指出了现有培养方案的十大缺陷:培养目标空泛化、知识结构学科化、能力培养片面化、创新教育奢侈化、通识教育常识化、实践教育初级化、专业教育功利化、课程设计知识化、课程配置简单化、第二课堂边缘化。

对于如何重构培养方案,李志义认为,优化知识结构必不可少。老师们应根据培养不同类型人才确定不同知识结构,研究型人才遵守必要原则,应用型人才遵守够用原则。要正确处理通识与专业的关系,以“全人”教育理念规划通识课程体系,科学设置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合理确定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的比例。正确处理基础与专业的关系,以“基础扎实、学有专长”原则,综合专业特征、社会需求以及学生适应能力和发展后劲等因素,合理确定比例。正确处理主修与辅修的关系,重视学科交叉与复合,规定跨学科学分,制定辅修计划。其次,他认为要加强实践环节,但在实践中要区分几个概念:实践教育不能简单化为实践训练,工程背景不能简单化为工程场景,工程实践不能简单化为岗位实习。要提升实验课程设置的层次水平,加大实践教学学分设置的比例,实现质与量改变。第三,重构课程体系,要正确处理各类课程之间关系,课内与课外的关系,显性与隐形的关系。

对于如何改革课堂教学,李志义表示课堂要进行四个转变:灌输课堂转变为对话课堂,封闭课堂转变为开放课堂,知识课堂转变为能力课堂,句号课堂转变为问号课堂。李志义认为教学的核心是会自己学、会思中学,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深化。

李志义说,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过程就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它要求被认证的专业要建立一种有效的持续改进机制,符合内外需求、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将相关课程知识点落实到教学,将要求指标的每一条落实到相关课程,将毕业要求的每一项细化成要求指标。

各学院院长,分管本科教学、研究生教学、实验室工作副院长,专业负责人,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以及基础类课程负责人等参加学习会。

 

作者:戚赟赟     责任编辑:顾成威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