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是高校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改革大环境下,如何推动通识课程改革,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5月29日中午,教务处在X1306举办“通识课程建设之我见”午间教学研讨会。
来自物理学院、政治学院、生命学院、艺传学院、档案馆的老师,以及来自茅以升学院的学生代表参加研讨会。
《走进交大历史文化》通识课程团队首介绍了课程开展情况。课程采用团队授课方式,教学团队由资深教授和青年教师组成。资深教师主要负责讲座授课,青年教师主要负责导修和个别指导授课。资深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行指导,构建师徒式关系,青年教师则利用年龄优势与学生多交流,了解学生需求,从而实现梯度教学,发挥各自优势。在思考如何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他们受到一款名为《我学历史死的早》的Flash小游戏的启发,决定将课程目标定位为制作一款以校史为主题的小游戏。这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可以在课程结束后,将课程成果发挥余热,通过游戏继续起到校史教育的目的。
课程负责人张老师谈到,通过一年实践,通识教育比想象中难!一是学生对于通识教育的认识问题,这涉及到通识教育自身定位。通识课程的标准是什么、通识课程与选修课程有什么不同等问题值得思考;二是通识课程建设目标,当下学校的通识课程改革要有切实目标和可行计划,要把通识课程做好、做精。
结合《生命科学导论》课程中存在的问题,生命学院李老师谈了对通识课程建设的想法。李老师认为,通识课程不仅是科普,应该有更高要求,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精神,使其终生受益。
有老师认为,通识教育的核心是精神成人,“成人比成材更难”;有老师表示,通识教育应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促使学生成为成功的人、幸福的人和高尚的人;有老师建议,多从学生角度考虑教学,了解学生想学什么,怎么学习。此外,老师们还提出开发作业提交系统,成立学校层面的通识教育支持团队、开设研讨专用教室等具体建议。
与会同学也积极参与讨论,有同学表示,通识教育不限于课堂教学,应该有更广阔的学习场景,如校园、实习基地等;有同学认为,通识课程是跨学科的,是理性和感性的结合。
本学期伊始,教务处即每周举办一期午间教学研讨会,截至目前已经连续举办8期。教务处每周确定一个主题,邀请老师和同学参与讨论,广泛听取师生意见和看法,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找到改进措施。研讨会形式受到师生的欢迎,研讨搜集的详实数据和各方建议为学校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重要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