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交大要闻 >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交大要闻 > 正文

【经典悦读】段永:闲下心来,必有花开——读《你生命中的休闲》所想到的工作意义、信仰、生活方式及其它

来源:产业集团 日期:2014/06/06 08:38:00 点击数:
 

 

何谓休闲?杰弗瑞•戈比在《你生命中的休闲》中定义: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使个体能够以自己所喜爱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行动,并为信仰提供一个基础。

因为东西方的生活习惯和理解习惯差异,我读《你生命中的休闲》一书,读得比较吃力,但多读几遍,终于豁然开朗。

 

中国古人的休闲精神

读到最初几章,我就想到中国古人,我觉得最懂得休闲的是中国古人,落实杰弗瑞•戈比休闲精神最到位的也是中国古人(杰弗瑞•戈比是现代人,可见中国古人休闲观念的先进性)。你看,一个人坐得无聊,就着夜烛,也能“闲敲棋子落灯花”,将一个无眠之夜过得有滋有味;在家呆累了,那就出发,“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游山玩水累了,靠在旅店床头隔窗赏月,还能品出“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千古名句;工作不开心,辞官回乡,或隐居世外,仍然有“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的良好心态。更有专业人士,将“闲”定义如下:“晨起推窗,红雨乱飞,闲花笑也;绿树有声,闲鸟啼也;烟岚灭没,闲云度也;藻荇可数,闲池静也;风细帘青,林空月印,闲庭峭也。山扉昼扃,而剥啄每多闲侣;帖扩因人,而几案每多闲编。绣佛长斋,禅心释谛,而念多闲想,语多闲词。闲中滋味,洵足乐也。”多可爱的“休闲观”!轻轻巧巧就将求之不得的“闲”融进了自然百态,融进了案头工作,融进了观闻,融进了言行,融进了思想,融进了信仰。

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只要有颗善于感悟的心,生命中的休闲无处不在。

可以说,闲情逸致,是古代封建帝王制和科考机器下文士们的一生追求。他们不比现代人有钱,但比现代人懂得“闲”的真谛是精神丰满。他们没有言论自由,但他们会隐喻诗词,没有海参鲍鱼养胃,但有万里河山怡情,如果说生活是一具沉重的肉身,闲情就是古人肉身上可大可小的一双翅膀。

 

现代人的工作与休闲

现代人就没那么幸运了。且不说家庭、人际、收入等问题接踵而来,失眠、疾病、寂寞等烦恼挥之不去。单说工作,为了不失业,为了能升迁,有病没时间看,父母生病不回家,孩子家长会不参加,天刚明就开始风风火火闯九州,天已黑还在熬夜加班、应酬陪酒,有多少人能理直气壮地说:我热爱自己的工作,我在工作中享受休闲的乐趣。

如果爱好养花的人做了园丁,喜欢书画的人做了画家,酷爱文学的人做了作家,喜欢汽车的人做了司机,喜欢钻研的人做了学者,喜欢表演的人成了演员,能说会道的人说上了相声,酷爱音乐的人是音乐老师……这该是一份多么惬意的无怨无悔又无憾的工作。但是,即使是杰弗瑞•戈比,一个提倡在积极参与中实现休闲的人,也不得不承认:“一个人能依靠自己喜欢的工作谋生,这种幸运的情况自古罕见。”

在我一贯看来,工作和休闲,本是一对冤家,满腹疲惫和无奈,还谈什么工作中休闲?休闲也只能是八小时之外的存在:下班后爱干啥就干啥。

有学者说社会的发展趋势是劳动休闲化,杰弗瑞•戈比说:“工作与休闲的真正弥合可能是通过信仰将生活中的工作和休闲结合起来,而不是改变工作中的约束,使它更像休闲。”可见,休闲不是为了摆脱和逃避,而是一种参与,放弃自我意识参与其中,通过认识其中积极意义和价值而改变原有态度,“我们乐于放弃,是因为我们凭直觉就肯定了这件事有意义,能够给我们以超越自我拥抱宇宙的快乐。”

其实,工作的意义,一方面在于暗藏休闲的可能性,是实现休闲的一个途径。另一方面可造福社会和服务大众,使得社会可持续发展。后者意义宏达,我们暂不去想,只需要想想工作为我们提供物质,休闲为我们提供精神,有了物质的保障,精神才能在休闲中寄养,上班的心情是不是也跟着柳暗花明?工作起来是不是就能干劲十足?

 

休闲是信仰的基础之一

提起休闲,俗的离不开吃喝玩乐游,雅的那就是琴棋书画诗。但我必须承认,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游离在休闲之外。如果说“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那么,我们常说的休闲似乎就没有普遍性,因为有些人确实一生都无法从生活压力中抽离出来,吃喝玩乐琴棋书画对社会底层和失业者来说,原本就是可望而不可求的奢侈品。

但是,无论是谁,只要你有信仰,你就有休闲的权利,这也是《你生命中的休闲》一书带给我的最大感悟:“休闲必将为信仰提供一个基础。”休闲提供的不是一条愤世嫉俗的现代意义上的逃避之路,而是人性的一种回归,是精神世界的一个平衡。当休闲从一种外在方式上升为精神追求后,休闲面前,人人平等,无论你是富贵还是贫穷,无论你是高官还是平民,只要你的行为和思想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不受压抑的,你就是“休闲的”,你是“休闲的”,你就是健康快乐的,和谐统一的,就会变得更好和更幸福。

“休闲行为不仅要寻找快乐,也要寻找生命的意义。从根本上说,休闲是对生命意义和快乐的探索。”杰弗瑞•戈比在他的另一本著作《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里也认为:“休闲是终身的,而不是指一个短暂的期间。”探索的过程因漫长而需要坚持,只有这样,休闲才能“使个体能够以自己所喜爱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行动,并为信仰提供一个基础。”

拥有坚定的信仰,获得休闲的内心,是一个多美妙的世界。我们可以不是有钱达人,但每一个人都可以是精神贵族,用精神的光辉照亮平淡的生活。

但是有多少人能拥有这个美妙的世界呢?在这样一个急功近利、信仰缺失的年代。

 

闲下心来,必有花开

休闲原本是为了生活更美好,为了精神更充实,为了让生命升华,但是放眼四看,现代人生活中所谓的休闲,已经剑走偏锋——打开电脑,各大网站列出的资讯林林总总,从乌克兰叙利亚到货币战争,从车祸现场到相亲选秀,从明星爆料到男女艳照,后面跟帖转发数以万计。网络时代,人人都是发布者和评判者,前一刻墨迹未干,后一刻已呼啸而过;周末逛街,琳琅满目的商品争相打折,挤过摩肩接踵的人流,提着大包小包购物袋,不是因为必需,而是因为想要;好不容易有个春节、国庆长假,怀揣攒下的银子,赶赴一个又一个喜宴、饭局,火树银花,尽欢而回,夜深人静之时,终将面对自己虚弱空泛的灵魂,与那个真实的自我面面相觑。

这种过度消费、过度压力和过度表现的休闲方式,只能说明一点:看似波澜不惊的内心,已经兵荒马乱。

如果我们能从网络和手机中隔离出一小片空间,抱一本喜欢的书,一盏灯,一杯茶,一缕风,于枕上,于桌旁,于湖边,看出一片天,看出一片海,看出一个清澈透明的世界光耀内心。

如果我们能从觥筹交错中预留出一小段时间,回家帮父母做顿饭,陪孩子去郊外玩一天,做一件想做的事,写一段想写的字,学一首喜欢的歌,双目内视,行为简单,如流水一样,因本色的流动而惠泽八方。

如果我们不幸身处底层,能从入不敷出的状态下、从卑微渺小的日子里、从艰难生存的困境中抬起头,怀揣生命的希望,发现生活的亮点,给自己一个乐观坚定的信念,一个小草钻出泥土的毅力,平视蔑视我们的有钱人,帮助能够帮助的更弱者,将所有不幸放到脚下当作抬高自己的基础,你会发现“求则得之,舍之失之(孟子语)”,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明媚的阳光是普照大地的。

仰望夜空,天上有亿万颗星辰,却是如此的浩渺与静谧,如果每颗心都能挣脱浮力与压力回归原地,从休闲的本质意义出发,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以爱为动力,做自己想做的有价值的事,并为信仰提供一个基础,是否也能还世界以真正的安宁和从容?

尘埃落定。想起英国诗人西格夫里·萨松的一行诗句:“我心中有猛虎,细嗅蔷薇。”

蔷薇好比休闲,猛虎好比压力山大的生活,坚守某个信念,坚定某种精神,坚持休闲是实现美好生命的基础,“使我们能够直觉地领悟到,我们已经成为更宏大的存在的一部分。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这种领悟是令人愉快的。”

我们终将嗅到生命的芬芳。


作者简介:

段永,女,生于1970年2月,泸州叙永人,祖籍安徽,现居成都,西南交大产业集团公司企管部职工。四川作协会员,业余喜欢读书、旅游、摄影、文学创作,已出版诗集《行走的叶子》。有幸生在当代,被经济大潮裹挟前进,羡慕古人的闲情逸致,理解今人的追新求变,安于自己的平平淡淡,守护内心的简单从容。坚信精神是生命的起点,心态是生命的质量,信仰是生命的方向。习惯行走、思考,习惯边走边忘,习惯忘记中记录。最喜欢的八个字:“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人生观:努力工作,休闲生活,与人为善,问心无愧。

作者:段永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